在福音中,那些坐下来索求的人是乞丐。耶稣也乞讨,祂的身体是一个经历过日常困乏的身体:因祂对他人的爱护而被消耗。实际上,不仅人向天主乞讨,天主也向人乞讨。德门多萨神父继续说,耶稣带着祂的弱点来寻找我们。
当天主日的福音中(谷十46-52),有人听到耶里哥瞎眼乞丐的喊叫时,不许他说话,斥责他叫他不要呼叫。相反地,对耶稣而言,那些寻求帮助的人的呼声不是一种打扰,而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他不再是个遭团体排斥的乞丐,不再受到失明和偏见的奴役。他的复明之路隐喻著我们蒙召摆脱罪过的旅程。」这是一段从黑暗进入光明的旅途,教宗借以再次强调四旬期的深层涵义。
一个有爱心又有智慧的人,不能看见乞丐就给他们钱,有的乞丐既吸烟又喝酒,经济并不困难,无论怎样万不可厉声叱喝他们。施舍钱财给穷人,应当好好地递到他手里,不可把钱往地上一扔,应当礼貌对待他们。
那些贫病交加的人,从大街上捡来的乞丐、被家庭拒绝的麻风病人以及医院不愿接纳的濒死者被送到这里后,不但得到了饮食、清洁和休息的地方,而且那些能够治愈的人得到了医疗,那些没有治愈希望的人,也得到了尊严而死的机会
一个乞丐要饭比另一个乞丐多一点,或者好一点,也会产生骄傲。骄傲就是看不起别人,总觉得自己了不起。骄傲的人喜欢自吹,有一点成绩,有一点长处,会千方百计地说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
每有乞丐进入家中,姥爷总是会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他们;凡来家中做客者,他也总是热情招待。姥爷一生经历过饥荒,遭遇过教难,见惯了生离死别,忍受过太多挫折和磨难。
如此和乞丐又有什么分别呢?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样可以执着的东西——你的财产,或你的一切。都像一条河有源头、有流程、有终站,最后汇入包容一切的海洋,那便是人生的结束与归宿。
之后,便舍弃了一切,进入旷野去寻找耶稣去了;圣方济各面对丰厚的家产和许多的荣华,情愿度乞丐的生活,露宿山林,追随神贫的基督;大儒使利玛空窦,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历尽艰辛来到我们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带来了福音
教宗将“在天大父钟爱的子女”比做耶稣前往耶路撒冷途径耶里哥城外时遇到的瞎眼乞丐巴尔提买,“追随耶稣而痊愈的巴尔提买揭示了在信仰照耀下的人类的形象,迈出了通往许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