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会的视角看,为了应对现代化的挑战,教会的世俗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这意味着教会自身在思想、体制、行为等各方面,淡化其神圣性,迎合世俗社会的需求;从社会的视角看,在允许宗教进入之后,在大众信仰、公共知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大学是「培养未来领袖的主要场所,因此要以全面的知识和文化来启发教育机构的所有面向,使之愈加兼容并蓄,能创造机会并促进社会」。
教宗擧例说明,神学家不能单纯地了解许多知识,如果这样他们将被称为神学的“百科全书”编撰人:“他们知道一切,但没有能力作神学,因为神学是需要跪下来研究的,让自己变成卑微渺小者”。
孟买(亚洲新闻)–印度受到德兰修女的启发,天主教学校「是一座知识和智能的圣殿,」费利克斯·拉吉神父(FelixRaj)在接受《亚洲新闻》采访。
「百姓感到需要救恩,他们无法凭著知识来分辨善,所以需要牧者的指引。百姓亲近耶稣,正是因为他们把耶稣视为牧者」。经师则感到自满,自认为学富五车,因此他们「轻视百姓和罪人」。
但必须找到一个以人的价值和跨学科对话为中心的新的统一范式,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从服务于共同福祉的视角看待教育和知识的传播。
在「更多博物馆」研讨会中,与会者们在线上也反思了对博物馆架构的重新定义,在传统的保存功能之上,增加了通过运用平台和新科技来传播知识的新形式。
他指出,现代医学“毫无疑问”已经“打开了我们几个世纪以前无法想象的知识与互动的视野”。教宗指出,人是由“身心灵”所组成:这三个类别分开谈论的作法“与传统的基督宗教思想不太一致。
弟子规中也说:“泛爱众,而亲仁”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力所能及为他人提供方便,开车时让行,坐车时让座,在家敬老人,工作敬同事,“和有知识的人交谈”,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善爱滋养内心,以友善
最后,沈旭明秘书长作总结讲话并勉励修生们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修学期间就要有致力于天主教中国化的思考和研究,不忘福传初心,坚持爱国爱教,牢记服务使命,在修道路上彼此关爱和扶持,用自己的知识、热情、生命为基督做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