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在南方的若瑟主教认为,这份公报给予中国教友「殷切期望和真诚鼓励」,关注到他们在爱德中成长,在信理中得到滋养,意识到对教会的归属感,并以生活实践来体现「爱生命、爱家庭、爱祖国」,使他们的灵修生命更加丰盛
这为人类的成长值得警惕,为信仰培育也是一样。教宗若望23世说过:他对儿时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去一处圣母朝圣地,告诉他说:「看到圣母了吗?她是你的妈妈。」这是何等的教育能力啊!
中国社会正在成长,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对人的尊重不断提升。过去我们认为运动员是国家荣誉的附属物,甚至规定领奖时不能乱做动作,而今天,我们变得更加包容了。
因此,信仰在活出被爱的经验并作为恩宠和喜悦的经验被通传的时候,才会成长。教宗也援引了若望保禄二世的话,他说:在给予信仰的同时,自己也会加强信仰。
此外﹐还有一个使人在祈祷中成长的「珍贵空间」和泉源﹐那就是礼仪。《天主教教理》定义「礼仪」是:「代表人民和为人民所做的服务」。
……若干年后依靠天父赐予的明悟,我从国内一所知名的工科大学毕业,为这个国家的支柱行业之一——机械工业贡献力量,终于慢慢成长为一名工作严谨的工程师。
负责教区培育中心的马军孝神父向本报表示:尽管我们教区虽有困难,但我们信赖全能的天主,他一定会眷顾苦难中成长的这一群儿女们。
他接着说:我们是在这一信念中成长的,即做人真好,因为我们能看见天主映在父母和兄弟身上的仁慈。本笃十六世的童年这么美好,他微笑着想象天堂上也是如此。他说:若我设想未来的天堂景象,大概就像我年轻时的摸样。
林是来自意大利的神父,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他是我们心理成长小组的指导导师。林是一位很可爱的神父,长着娃娃脸,他的眼睛尤其特殊,大而深邃,说话的时候总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你,聆听你说的每一句话。
通过相遇和对话,本着相互接纳的态度,我们彼此充实,而这有助于我们在作人和作信徒方面的成长。 友谊不可避免地代表了对话的基础,今天,这一对话基础发展为正式的计划。这条对话之路还需新一代人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