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天塌似的打击,一度让我消沉不已,觉得活着已没有太多的意义。记得母亲病重期间,虽然工作在异地,仍会抽空回老家侍候卧病在床的母亲。这在外人看来奔波得很是辛苦,但在我心中仍是满心喜乐。
太多太多的人为失败而葬送了宝贵的时光和生命。这样做值得吗?乍一听,他们很执着,但静下来思考,他们是弱者,没有勇气来面对眼前的失败。
鲁普尼克神父表示,我们信仰的意义在於「接纳生命」。教会的使命在於「展现我们所领受的恩宠和美善」,也就是让世人看到天主世代以来「透过人类」在我们身上施展的作为。
潘利忠神父主讲玛窦福音,耶稣基督族谱的意义。以他的博学多才,严谨的教学态度,多角度,多方位,对圣言的讲解,使大家从天主的圣言中获得丰厚的果实。
倘若牧者和平信徒懂得「更好地领略礼仪的意义和象征语言」,包括艺术、咏唱、音乐和静默,「礼仪将会是真实的;也就是说,礼仪就能造就参礼者,使他们得到转化」。
其次,耶稣看见渔夫们灰心丧志,走上那艘属于西满的船,借以进入西满的生命,分享他的失落感和一无所获。这举动意义深远。教宗阐明,“耶稣不像我们常做的那样坐在一旁,对事情的进展冷眼旁观,然后忿忿不平地抱怨。
教宗说:“这些植根于对同一洗礼认同的举动,不是单纯的礼貌或外交之举,而是具有教会意义,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地方神学”。
它不仅对商品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精神失落、灵魂迷乱有纠偏救妄的作用,更有提升人格品位、优化人文环境之意义。想起上面一些意思,是因为刚读完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著的《关注灵魂》一书。
复活的基督向保禄揭示了这份爱,改变了他的生命,使他成为外邦人的宗徒。保禄以他的亲身经历勉励格林多的信友,要喜乐,要勉力成全,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11节)。
教宗方济各从耶稣在最後晚餐厅嘱托门徒的这句话谈起,解释上主所赐的平安的意义。当天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述保禄和巴尔纳伯在宣讲福音途中遇到的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