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中遗骨的碎片属于与奥斯定会有关的圣德见证人,体现了忠贞、革新、服务及殉道。教宗良十四世5月8日在他当选的那一天,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与世人见面时胸前佩戴的十字架传达了一个宝贵且深远的信息。
教宗赞许中非各基督信仰教会本着互重互敬的精神彼此合作,指出基督徒的分裂是一个恶表,在人类遭受仇恨和暴力折磨面前更是如此。他鼓励班吉福音派团体因着共同的洗礼继续在合一的道路上前行。
教宗强调说,福传有时意味着伟大的牺牲,甚至是殉道,福音的宣讲经常包含着想象不到的困难和痛苦,他说,但是尽管问题常常出现,甚至还有受迫害的现象,但教会不会因此而气馁!
(若1:45-49)相传他在主升天后,往阿拉伯及亚美尼亚宣讲福音,并在那里光荣殉道。圣人的特质,不在于其凛烈超卓,而在于他所通达的内外一致与清澈剔透,更好让灵性的光辉穿梭折射,格外彰显出天主的光荣。
(梵蒂冈电台讯)普世教会於元月21日纪念公元3世纪殉道的罗马贞女圣依搦斯。两只白色的羔羊当天上午先在罗马圣依搦斯大殿被祝圣,然後送到梵蒂冈乌尔班诺八世小堂敬献给教宗。
他说有1200多位会士,获派遣到中国传教,大约200位因病去世或殉道。
信德网据亚洲新闻讯圣周五拜苦路礼结束后,教宗本笃十六世向所有参加礼仪,并被耶稣的事迹所吸引的信友们发表讲话,指出殉道烈士不是杀人者,而是被杀害者。教宗说,默观耶稣痛苦的面孔是一种邀请。
查韦斯枢机在讲道中提到殉道真福的事迹。枢机说,他们“能帮助我们重新找回记忆和希望,不要放弃一个修和与和平的国家的梦想,一个我们的天主希望的国家:公正、弟兄友爱及团结”。(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这些人在1791至1888年迫害基督徒期间,因信仰的缘故而被杀害。保禄·尹持忠于1759年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在求学期间对天主教信仰产生了兴趣,于是走上了皈依的道路。
(EWTN/信德网讯)在教宗本笃十六世反思圣斯德望的生与死的时候,这首位基督徒殉道者的生命和死亡使教宗大有感慨。教宗指出:阅读圣经有助于发展和天主的虔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