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大圣若瑟乃是为父亲的好榜样,玛窦和路加两位福音的作者都描述他不是耶稣的生父,而是耶稣的养父(参阅:玛一16;路三23)。
福音的重点,不是要突显天主独生子的死亡比其他人痛苦——痛苦是不能比较的——而是要展示出耶稣非凡生命的最终意义。耶稣的一生是完全的自我奉献,是派遣祂的天主圣父,给世人的一份礼物。
教宗最后总结道:“慈悲与正义并不互相取代,而是相辅相成,平衡地迈向其目标,因为慈悲并非搁置正义,而是满全正义。”正义的道路让我们得以实现一种“人人受到保护,特别是最弱小者得到保障”的友爱。
无家可归者穷人的目光改变与他相遇的人的生活方向,但需要有勇气注视那双眼睛,然后行动起来,不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或意愿,而是基于别人的所需提供帮助。这是教宗方济各第7届世界穷人日文告的思想。
除免世罪天主羔羊”身份,受苦受难受死所换取的救赎恩宠,即使对那些失足跌倒、犯罪作恶的兄弟姊妹同样以仁爱慈悲怜悯宽恕善待,以爱感化,以善引领,帮助他们弃暗投明,弃恶向善,正如他亲口所许诺的“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
兄弟姐妹们,我们的心灵事实上是自由的土地:不是一块无生气的试验地,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因此易受伤。
其实真正的基督徒,决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量化了的东西,而是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生命的状态--相似基督。多少人,道理讲得特别好,做事却非常糟,进堂时出堂后判若两人;爱字会讲而不会去做,眼睛却盯着别人。
教宗向觐见他的在俗福音团体代表说:“这道宗座宪章不代表你们的抵达目的地,而是你们走向确立新的献身方式的起点。
教宗进一步说:“为此,对一位基督信徒来说,祈祷并不是脱离现实,也不逃避对现实所负的责任,而是信赖上主忠实和永不枯竭的爱,尽责任到底”。“在苦难即将来到之际,耶稣尝到死亡的忧苦,却信赖天父的旨意。
信仰神的人说:“信仰神的意义从来不是让人免于死亡,而是让人免于面对死亡时的绝望和恐惧。”信仰金钱的人又说:“抱着神而死的人和抱着金钱而死的人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