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分享小组会上,王若瑟教友分享了与天主相遇的感人故事。王若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经过打拼步入了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公司,那时他还不认识天主。
祭台上绘有圣经故事中著名的五饼二鱼,也是圣体圣事的象征。教堂的两侧是十四处苦路画像,和祭台背景画相同风格,也是东方岩彩画,都是由画家手绘而成。
救助站里的人对教友们的到来很开心,一张张笑脸迎接着大家,因为行随心动爱心团队经常组织人员前往各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站等进行爱心探访,为病残者、孤寡老人、无家可归者打扫卫生、理发等,还为他们歌唱祈祷,跟他们一起分享圣经故事
托伦蒂诺神父於是以《圣经》中的两位人物来説明两种不同的态度。在约纳先知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这种充耳不闻的对话也经常是我们与天主所处的关系。我们没有听到天主的话,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听从天主的旨意。
曾在圣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名曰:天主知道,其中讲述了一位贵妇,将一笔巨款交给某一修院的院长作为奉献。
加尔文教会的鲍洛格主教将目前的情况比作《圣经》上巴贝尔塔的故事,强调这两种情况都有全球效应,都显示出天主的教育学,即邀请人们停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限度。
于是我记起了《圣经》中关于“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 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记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的?”
修女首先用与大家互动交流的方式诠释了我们共同的旅程的含义,并结合圣经故事——迈向厄玛乌的旅程(参阅路24:13-36),详细分析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门徒们的疑惑以及耶稣怎样陪伴门徒
也许只有一个例外,那是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的一个故事:初期教会的沙漠修士,每天诵念很长时间的耶稣祷文,逐渐形成了以羊毛打结做成祈祷绳来计算祈祷数目的传统。
大家都熟悉的猴子不肯放弃桃子抽身出逃,而被猎人捕获的故事,当人讥笑猴子缺少聪明,不肯为一个桃子放手的时候,人却同样对许多东西把持不舍,也就是说人要真的放弃有形物质其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