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复活节,在西柳林堂由本堂郝春喜神父领了洗,圣名保禄,成为教会大家庭的一员。又于翌年春,参加了新任本堂张俊海神父主持的派遣礼,成为一名热爱福传的布道员。
送我去火车站的途中,她仍滔滔不绝地说着她的福传计划,使我很受感动,于是想起了一位老作家书房中的题字: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这两句话不正是张真元的写照吗?
为了他,我们可以带来喜乐和希望、悲伤和烦恼,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耶稣为中心,光照耀着,甚至在我们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候;祂给了我们希望,一如今天福音所说,耶稣对良盗一样。」
——大概这就是许多人——特别是文人雅士贤者圣徒喜竹爱竹的真正缘由。竹,总是容易让人想起空已虚心,想起豪迈凌云,想起高风亮节与脱俗超尘。
奠基与发展留在迪化的神父首先住在史先生家,然后设了一间小小的圣堂(在顺城巷,现在的人民路民航局售票处),进堂望弥撒的人虽然不多,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宗座闻讯甚喜,随即派德籍圣言会神父奚伯乃来迪化帮助传教,
要是这样的话,每一个人应该都差不多,大家都应该是忧喜参半。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愁容满面,有的人又总是笑容可掬呢?显然痛苦的经历并不能决定我们快乐与否。
每逢教会节日,都是教友们最快乐的日子,大人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孩子们暂释沉重的学习负担,怀着一种轻松、喜乐、感恩的心情,到教堂参与弥撒圣祭,之后是亲朋集会,聚餐庆贺,真可谓喜哉乐哉!
当喜乐和悲伤都让我们向自己神圣的童年说是时,悲哀和喜乐就变得较相似而少差异。当获奖励和表现不优良的经历,都给我们机会去肯定我们是主所爱的身份时,这些经历就有更多相似少有不同了。
我们往往不去上主那里,反而更喜爱走歪路,绕开天主去寻找一种辩解,一种公正,一种平安。依撒意亚先知说,天主已不喜欢牛犊与羔羊的血(依一11),尤其这祭品是由染满弟兄之血的手所献的(依一15)。
经典的巴洛克建筑追求动感,喜用富丽堂皇的装饰、雕塑和强烈的色彩,线条也曲折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