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能在有需要的人、受苦者、不快乐的人、以及一无所有和患有诸多恶习与缺点的人身上,默观耶稣的创伤。此外,教宗也勉励加布遣会士们成为聆听和宽恕的见证人。
教宗接著表示,这叹息也「来自我们对周遭世界的默观」,声声抗议著「我们最贫苦的弟兄姊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青年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年长者感受到孤独,以及万物被滥用」。
教宗强调,事实上,人类历史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都不能被单纯地理解为一连串没有意义的言论和事实,同时也不能以宿命论的观点来加以解释,以为一切都已命中注定,从而阻碍那确实下定决心而作出的选择。
最后,教宗方济各希望学术研究的艰辛能使他们越来越多地默观基督,屋角的基石,祂在人类的历史和记忆中、在所有文化中的作为,以及祂在所有的事实、文献、事件中的救恩性临在,无论大事小事,尤其是为卑微者的作为,他们虽然卑微
教宗强调:“灵魂牧者的生活必须在默观生活和具体行动之间取得平衡。当牧者怀着怜悯的心向人们内心的罪恶屈膝弯腰时,他的爱便达至巅峰。向他人的悲哀可怜鞠躬的能力就是衡量一个人向上攀登力量的尺度”。
教宗向在场参礼的人士说,凡认识先教宗的人,都能亲自体验到他在默观天主在“活人地区”的美善的深信不疑。
作为堂口圣经分享小组核心的田桂兰教友则是为大家讲解了她通过参加这次避静之后,在灵性祈祷方面的理解,指出了以往大家有口无心的念经方式比较单一,也不能够与主进行直接的对话,而圣经祈祷和默观祈祷则能够弥补这个缺点
在「贴近现实的独特教学观」启发下,圣喇沙落实了新的教学方法。他用法文授课,而非当时广泛使用的拉丁文;他按照学生类型分班授课,以提升学习效果。圣喇沙也在乡间开办师资训练班,并设立成人主日学。
迫切需要恢复默观的精神,每天重新发现自己受托保管的珍宝有助于增进人情味,引领人走向新生命(参阅:264号)。教宗最后鼓励非洲传教会会士别害怕开辟新途径,「超越已知的领域,走向边缘地带」。
教宗结束讲话后,降福了那尊融合了“救生衣”的“十字架”并将其挂在观景庭院的墙壁上,以纪念所有被迫冒著生命危险寻找更美好生活的移民和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