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传播日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期间(1963年,《InterMirifica》),世界各国主教一致决定制定的唯一世界性庆祝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每年的圣神降临瞻礼前一个主日举行的世界范围的庆祝活动。
报导又说,活动的构想者德卡尔利特别强调大公合一性质,因此,活动的第一部分将由基督信徒和犹太教徒诵读,新约的部分则透过网络邀请基督信徒参加。
AFPorlicensors)圣座新闻室主任布鲁尼在近日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证实,在庆祝威尔士圣公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圣座在本月早些时候,将一块钉耶稣十字架真木的圣髑赠予英国国王、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查尔斯三世,以表达普世基督信仰的大公主义精神
以反省的眼光回顾教会历史,不同时期教友与教会的关系和在教会中的处境,可谓不尽相同,既有初期教会时的亲密团体生活时代(宗徒大事录),也有中古时期教友缺乏教育、无缘接触圣经与神学的奇特现象,又有如受十八世纪脱利腾大公会议某些有关法律主义的规定
半个世纪以来,天主教徒一直就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争论不休:它做了甚么、没做甚么;它曾经具有的意义和依然具有的意义,或它从不曾具有的意义及不可能具有的意义。
法利塞主义是当代中国天主教会的劲敌!《走出红尘》的作者视野比较开阔,想到的问题也很多,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215年召开的第四届拉特朗大公会议对这个观念的训导极其重要,在表明理性的限度时指出:“在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无论多么相似,差距却极大。”
我们可能不会在教会体的结构上结合,以及在统一的礼仪中合一,但我们可以透过大公主义的友谊和藉着共同的信仰实践,一起祈祷并分享我们的信仰。华苏拉无畏地呼吁要合一,而我们许多人都从中受益。
当务之急是“要在信德意识下,去发掘信友们的各种不同的奇恩,无论是卑微的或是高超的”(参阅: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9),因为无论在任何情况或背景下,众平信徒的神恩为福传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主教蒙召培养那些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3)中也特别提及的人性德行。这些德行对他在履行圣职及与他人交往中有极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