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讲道中指出,当时,门徒听到他们的师傅耶稣不久后要离去,所以倍感忧伤,耶稣为此斥责他们,因为「悲伤不是基督徒的态度」。那么,怎样才能远离愁苦呢?
从各自的工作、生活中抽离出来,同心祈祷的基督徒们同时呈现他们的共同身份:天主的子女。天主是时间的主宰,基督徒信德宴席的嘉宾。
教宗方济各以这番话再次展开对基督徒希望的省思,称基督徒的希望是殉道者的力量。殉道不是基督徒生活的至高理想,因为在这理想之上还有爱德,即对天主和近人的爱。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清晨弥撒,庆祝圣母领报瞻礼。教宗谈到福音中圣母的服从,指出圣母的应允开启了耶稣的应允,勉励我们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应
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公布了一份解释性文件,对天主圣言主日的庆典作出几点说明,强调“透过在礼仪中所宣读的圣经章节,天主向祂的子民说话,基督亲自宣讲祂的福音”。(梵蒂冈新闻网
此外,委员会还承担着确认和划定基督徒被非法侵占土地地图的任务;严惩非法侵占者、确保此类案例不再发生。伊拉克北部地区遭到伊斯兰国占领期间,大批基督徒被迫逃亡,多落难库尔德斯坦自治区。
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团体原是生活在平安与爱内,但在圣斯德望殉道后,那里便爆发了暴力迫害基督徒的事件。教宗说:爱德的平安和迫害多少是教会生活的模式。在历史中总是这样,因为这是耶稣的生活模式。
基督徒的积极态度面对这一切,基督徒不可为追随时尚或因自卑感而放弃婚姻价值。
“要求你与我一同信耶稣,作基督徒。”“是吗?作基督徒?作基督徒杀不杀人?”“当然不杀人。”“那我也不杀人,基督徒放不放火?”“当然不放火。”“我也没有放火,基督徒偷不偷东西?”“当然不偷东西。”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30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基督徒处于罪恶与恩宠的历史中,始终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受服事或者服事弟兄。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谈到基督徒身份的两个层面,历史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