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愿藉这机会特别关注受苦的人,唤起舆论对精神病患者有关问题的关注,这病患目前已困扰着世界五分一人口,成了真正迫切的社会健康问题。
教宗强调说:耶稣若看到这样的情形定会感到愤怒,因为受苦的是他忠信的子民,他所钟爱的人。
因此,教宗勉励巴西社会努力使其身体的各个部分成为一体,与饥饿和贫穷抗争,使受苦和需要帮助的人也融入社会。教宗也强调:教会愿意为各项创举提供合作,只要这些创举能使每个人及整个人得到真正发展。
除此之外,他还会晤了各方面的边缘人士和受苦者。从这一点,人们应该看到了今日世界的现实。穷人的景象也清晰地印在这次使徒之旅中。
即使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也是按着常规,循序渐进地开展,先是降诞山洞马槽,受穷受苦受辱,然后才四处奔波,展现他悲天悯人的胸怀。
他生前最后几个月的病痛使他更相似受苦的基督。令人惊讶的是,他在临终时刻,聆听在他病榻边举行的弥撒圣祭时,把自己生命的痛苦献出来,与基督的苦难结合为一。
这样我们就会认得出耶稣,也会脱离单纯作仆人的无知,进而学习与耶稣、也为耶稣而生活、受苦和行动”。十叁日星期四这天下午五点叁十分,教宗本笃十六世前往罗马教区主教座堂,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主的晚餐弥撒。
今年78岁的老人李秀敏说:“我自幼是天主教信友,因为从小受苦,深知那些处在贫穷边缘线上的人们的困境,听了神父呼吁奉献爱心的讲道,心里感觉很难受。
今年78岁的老人李秀敏说:“我自幼是天主教信友,因为从小受苦,深知那些处在贫穷边缘线上的人们的困境,听了神父呼吁奉献爱心的讲道,心里感觉很难受。
可是教宗观察到伯多禄这个渔夫的人性正反映我们的人性,因为我们宁愿有个具有神能的人,按照人性的期待来改变世界,而不愿意看到一个有人性的天主选择谦虚受苦的道路。然而,伯多禄毕竟还是学习了耶稣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