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民众、社会、文化的认可,政府的认可是必然的。反之,即使政府承认和支持基督教,没有主流民众、主流社会、主体文化的认可,基督教仍然在边缘。基督教要适应中国的社会需要,现在是空前未有的历史机遇。
,曾被推崇为初期教会最早期的圣经学者,他认为人既然有灵、魂、体三部分(得前5:23),圣经也有字义、道德、属灵三方面的含义。他用寓意法诠释说:如何攻克耶里哥城呢?
由于教友日增,郭神父几乎无法应付这庞大的传教需求,因为从教之众,皆以友劝友,以亲劝亲,相率而来……后之识认天主者,皆文定公(徐光启)一人之力也。
我深信认真地致力倡导这三个步骤,将协助媒体健全地发展,成为传播、共融与合作的网络,帮助普世男女与儿童变得更加意识到人类的尊严、更负责,也对他人更加开放,尤其是对那些最需要、最弱小的社会成员们(参阅〈人类救主
「伯多禄的角色和教会职务,建基于他宣认信仰耶稣、永生天主之子,因着从高天给予的恩宠成为人。」 他在谈到教会合一时说,教宗没有隐瞒事实,指出背叛的事件在历史上可以发生(而事实已经发生了)。
在我看来是植根于他的祈祷精神——无论是读经灵阅,还是做弥撒念日课,以及半月一次雷打不动的办神工,他都是非常认真的做,没有一点马虎,真正一丝不苟。
这些问题非要在德日进的书藉大量发表后(他去世后10年内有16本书出版),学者才能认真地研究。(1965年研究他的作品共250件,1967年404件。10年内研究他文章的“索引”多达94页)。
正向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藉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当然,信友须把这朝圣之旅与修和圣事和感恩祭串连起来,并要反省「慈悲」的意义;同时,他们必须作信仰宣认(念信经),以及为我和「我心中对教会和全世界的福祉所怀的意向」祈祷。
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举止与行动中,我们认出了天主在整个救恩史中的慈悲作风。主耶稣也怀着同样的怜悯来与我们每个人相会:祂不忽视我们,祂了解我们的痛苦,知道我们多麽需要帮助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