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的并非传教士的专业知识:这是他的信仰,即使一个人没有用语言听也能看到的信仰。」一句话定义了他在日本的53年,「谢谢」。至于未来,它「为天主掌控」。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并非从零开始,人们往往只强调问题重重或消极阴暗的层面。对伊斯兰而言,基督徒和犹太教徒都是『书本里的宗教』,所以宗教交谈得从现实基础著手。
无论如何,他指出,历任教宗作出的决定立基于在那切确时刻所掌握的信息,由此形成的谨慎判断并非不会出错。再者,奥莱特枢机也观察到,麦卡里克懂得自我防卫,很擅长打消种种针对他的疑虑。
后来发现自己有些逃避心理,于是针对这个问题继续专研心理学书籍,明了“放下”并非“逃避”,而是留待心平气和时,就服务对象的有关情况加以整理分析,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那些需要帮助的对象。
我握住她的手,要使她明白那对我已然是显明的事:世界不是由盲目的事情所控制,因为生命有其意义,此世的痛苦并非结局,而是为达到幸福的工具,那是将胜过一切期待与希望的幸福。
休息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把时间花在默想天主的事情上。问:本笃十六世几天前同罗马的本堂神父们谈话时说,到灵魂牧人跟前的人是“除去面具”的。退省也是在自己的灵魂面前除去面具的一种方式吗?答:这是主要方面。
天主与人之间的绝对鸿沟并非依靠理性可以超越,唯有注视那道成肉身的耶稣,凝望与渴望,爱慕与交付,转化与合一,如此,奥斯定才会说出“如果我们全然生活于天主,圣经都可以抛弃”的话来。
往昔的罪过留下的那些“后遗症”叫我十分害怕,那并非天主没有赦罪,而是内心深处某个魔鬼曾经躲藏的角落被激活了,有如一条锁链拉着我,拖着我的腿。在那时刻,我常常不能左右自己。
教宗解释轻视世界的真正和时代意义说:“轻视世界并非轻视受造物,更非轻视造物主和祂所造化的美善,而是轻视贪婪的心理呈现和渗入我们心中的虚伪世界观…奥特佩尔托院长观察到他那时代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贪得无厌的现象竟然也存在隐修士的心灵中
隆巴尔迪神父指出,“帮助,协助”这两个字清楚表达了圣座介入的“辅助”性质,协助并非取代有关当局,而是增加一种外来的临在,为客观收集讯息及表达有益的评估会创造出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