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宗教作为一项文化遗产已开始受到重视,作为没有宗教观念的中国老百姓愿意加入教会,教会应想方设法使得进教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本来我们的教会信仰就是福音,福音就是好消息,让我们向所有尚不认识基督的人传报这个好消息
像酒杯之于美酒,再精美的杯子不配相称福音的美酒(除了基督),然而锻造人格的完美———杯子的质量,是一件令天主喜悦的事。
之后成为一件极重大的事,每次我在这里的圣伯多禄坟墓上举行弥撒,都感到了我们所有基督徒联合在一起。圣伯多禄的坟墓是天主教会的象征,我们是东方礼科普特教会,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是个好征兆。
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的人来说,对信仰的理解千差万别,尤其从小到大长期接受信仰是迷信的宣传,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朦胧而粗浅,对于修德成圣这样的事情更是不求甚解,说到圣人的言行更是觉得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另外一件对教会生活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则是将于12月8日(圣母无染原罪瞻礼)开启,到明年11月20日(耶稣君王瞻礼)结束的慈悲特殊禧年。
这前后是一个因果关系,成就一件事情不论大小,有谁能够断开这种因果的链条?道理的背后需要有事实的支撑,它才会显得实在,没有漂浮感。就拿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些体会做个说明吧。
神父无限感慨地说:世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偶然的,一切都在天主奇妙的安排中。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做一件善事,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宗方济各曾多次谈到日常生活中的圣德。历史上有许多普通人实行慈悲善举,因为教会忠於上主,偏爱弱势群体。
不同的文化没有彼此建立关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有一位瑞典政府官员向教宗解释,该国此时为何难以安置更多的移民。
这是一件美好的事,让我受到益处。教宗最後总结道,这些慈悲善工历来已久,却永远常新。耶稣放下手头的事务,前去探望伯多禄的岳母。慈悲其实是一项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