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1月25日举行了传统的生命游行活动,教宗本笃十六世当天也发表推文予以支持,他写道:我在远方参与生命游行的活动,并祈愿政治领袖们保护未出生的婴儿,促进生命的文化。
在《从圣经和科学角度探讨人类起源》的附录里却有混乱的概念,作者用达尔文进化论所设计的模式:人是完全进化而来的,即由猿———猿人———智人———现代人,来讨论问题却是不妥的。
历史向我们显示,活泼的信德和敌对的宗教迫害是基督徒在第一个千年的明显标志;第二个千年来临时,强烈的神学性争论和逐步形成的分裂成了其标记:1054年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东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稍后——大约500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2月18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德国路德宗教会的代表。教宗表示:我们不能为了避免危及到迄今为止在大公进程中获得的共识,而省略或忽视有关人性尊严的问题。
希拉里翁总主教表示,罗马教会和东正教会应继续走友爱与相遇的道路。他说:我拜会了斯科拉枢机,这良好的关系反映了俄罗斯东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之间存在的良好关系。这关系在各领域和各层面不断发展。
宗5:27-41;咏30:2-13;默5:11-14;若21:1-19复活的主耶稣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现给了门徒们,更委托门徒们继续牧放祂的羊群。
然而,正确的期盼却应该是天主对我(他人)有怎么样的期盼?所以,对教宗期盼的标准答案是主耶稣对教宗的期盼。当然,天主给了我们每个人思考的能力,在有限的智力和环境中,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从圣经的角度分析“人”读者问:创世纪第一章26至27节,天主造人时是按着自己的肖像和模样造的,那么经文所讲的人具有天主的肖像和模样指的是什么呢?
看到有一些神父在对这两个名词热烈讨论,所以我想从历史的角度,针对教友和基督徒做一个小小的梳理,帮助我们看清,在今天我们是可以用基督徒来称呼天主教的。因为,初期耶稣会传教士已经用过了。
耶稣注视著受伤的人类,接纳人的整体,包括他的健康状况,并「邀请每个人进入祂的生命来体验温柔」。耶稣怀有这些情操,是因为「祂亲自成了弱小者,体验了人的痛苦煎熬,并从天父那里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