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当初在翻译读经时,编译小组把思高版本拿来念的时候,发现至少对于台湾的中文来说,思高更适合看,而念出来不太容易让听者马上接受,也就是说它不适合诵读。
之后,沈访问牛津大学,拜会东方学家海德(Hyde),二人一起探讨了中国历史、哲学和语言等问题,沈福宗还教了海德一些中文。
期中他写了信(档案馆1000多页),重要的“有关中国传教事业的建议”(53页,他激烈推荐使用中文培养中国神父和举行礼仪,并提出把圣经翻译成中文的必要;报告当中他也列出中国人比欧洲人好的14个点),把简单的要理问答翻译成中文
第一位发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任杨慧林教授,发表的论文题目是:新闻与传媒。
道光二十三年4月5日(1843)入上海松江佘山张朴桥天主教修道院,学习中文、法文、拉丁文、哲学、神学等课程,洗名伯多禄,字斐默。
第二台中文弥撒于晚上6点半开始,由本堂神父吴建林神父主祭,于神父共祭,1000余位教友参与。唱诗班咏唱了拉丁文圣歌。弥撒于晚上8点结束。第三台英文弥撒于晚上8点半开始,10点结束,由陈瑞奇神父负责。
圣母山建成后,本堂80多岁的倪中文老神父特意选定了9月8日,在圣母妈妈生日这一天,作为郫县全体教友为天上的母亲准备的厚礼奉献给圣母妈妈,以此感谢圣母的恩佑和照顾。
为使教友们能深刻领会追思的意义,弥撒中的读经和讲道采用中文,礼仪则全部咏唱额我略歌曲。
1988年12月31日,领受执事圣秩,之后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中文。1991年8月28日,领受司铎圣秩。之后直到1995年,在眉县河湾、油坊堡一带下会,任副本堂。
多年前,石家庄北大街天主堂本堂李志义神父看到好多外国教友前来参加主日弥撒,但因对中文的撑握欠佳而感到不方便,为方便外国教友参与弥撒,过好宗教信仰生活,于每周日特别特邀请河北神哲学院院长李占江神父,来北大街天主堂为外国教友举行英文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