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应从白冷和纳匝肋再次启程,重新注视“世界故意忽视的事物”,包括地理和存在的边缘,并且恢复“分辨和评估要紧事物的能力”,学习大圣若瑟“重视别人丢弃的东西”。
(梵蒂冈新闻网)在法国拉匝禄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机会上,教宗方济各于5月21日接见了该协会照顾的穷人和无家可归者。教宗对他们说:「你们绝非社会时常要我们相信的那样遭人遗弃,你们不是人下人、失败者。
当我们跟教外人谈论耶稣的时候,我们也往往首先谈论他的人性:他是个犹太人,两千多年前生活于巴勒斯坦的一个名叫纳匝肋的小村庄里,是若瑟和玛利亚的儿子,家很穷,父亲若瑟靠做木工活养活一家人,玛利亚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菲律宾天主教会传统上于元月9日举行的黑耶稣雕像游行活动,今年因新冠疫情的缘故取消。这项活动由15台弥撒来代替,每台弥撒最多只允许400位信徒参与。
三、参观一艘耶稣时代的木船在基尼撒基布兹的伊戈尔阿龙博物馆(YigalAlonCenter),我们参观了一艘耶稣时代的木船,被架空放在不锈钢支架上,在严格环境(湿度、温度)控制中向游客展出。
在耶稣所行的神迹和魔术大师的表演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区别究竟在哪里呢?为此,我们不妨再一次以福音,特别是《若望福音》的记述为参考,近距离地看看耶稣是如何行神迹的。
倚在圣墓旁,圣玛达肋纳正在寻找她的耶稣,她低头痛哭。众天使都想要舒减她的伤痛,可是任什么也无法止息她的痛苦。光辉的诸位总领天使!
在温州龙港堂区,有一位有着龙港的德肋撒美誉的姐妹——王路济亚,一直以来以印度德肋撒修女为榜样,无私奉献,默默塑造着天主好儿女的形象。
当时,还有与耶稣熟识的人以及从加里肋亚跟随他的妇女,也一直陪他在十字架下。其中有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玛达肋纳、雅各伯和若瑟的母亲玛利亚与载伯德儿子的母亲。
前几天我刚刚看完了“信德”出版的《圣女伯尔纳德和露德》,对圣女谦卑、忍耐、默默无闻的短暂的一生有了详尽的了解,感受颇深。看了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与圣女在心灵上做了一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