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是一个木架,上面放着几袋粮食。一个已经褪了漆的大衣柜和碗柜靠墙放着,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仅此而已。老人患了白内障,看不见我们。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就露出了憨厚、慈祥的笑容。
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的明爱会则报告说,他们经费短缺,为500个家庭提供粮食和个人卫生装备将会有困难。”国际明爱会秘书长最后呼吁善心人士慷慨捐助,因为全球团结一致,是对抗这全人类大挑战的唯一途径。
乌干达主教团捐了一些钱、粮食和送给全国应急小组的专车。我们只能希望这种爱德精神能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下去,并为此祈祷”。最后,宗座传教善会主任希望疫情后传教和福传得到巩固和加强。
我们要选择兼顾发展与公平的政策,让所有的人获得发展并维持可持续性,好使人人不缺乏栖身之地、新鲜空气,以及他有权喝的水、有权吃的粮食。」
第二个建议与饮食有关,教宗说“获得安全的可饮用水是基本和普遍的人权”,“以没有摧毁性的农业方法确保人人有适当的粮食,这在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整个环节中该当成为基本重要的目标”。
在那年头,粮食特别紧张,每次吃饭,母亲生怕我们吃不够,总是忙这忙那的,让我们先吃。那时我们都小不懂事,有时不等母亲端碗,锅里就被吃个精光。记得有一年过“六月六”(农历六月六日)按风俗要吃一顿好饭。
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给我们呈现耶稣显圣容的片段(参阅谷9:2-10)。在耶稣给门徒们宣报他的受苦受难后,他带着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同他一起上了高山,在那里他身体上彰显他全部的光辉。
许诺和冒险是教宗方济各在第56届世界圣召祈祷日文告中强调的两个幅度。这份文告的灵感来源是耶稣召叫首批门徒的事迹(谷一16-20),以及刚结束的两大盛事:以青年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和巴拿马世青节。
教宗方济各在第33届世界病人日文告中提出病人和照护者内心深处的诸多问题。「当我们亲身忍受严重病痛、残疾,或许治疗费用超过我们能力范围时,我们如何保持坚强?
梵蒂冈电台台长隆巴尔迪神父本周在梵蒂冈电视中心每周新闻专题节目「第八日」中,解释教宗本笃十六世几天前在米兰第七届世界家庭大会,答复离婚再婚的敏感问题时所说的:即使不能领受基督圣体,仍要意识到自己与教会的圆满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