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义部的判断,索布里诺神父思想的错误和危险性在于他对穷人的教会的了解和排他性地选择穷人;他否认新约圣经和古代教会几届重要大公会议所肯定的规范价值,怀疑信仰的重要关键,例如耶稣基督的天主性,天主子的降生为人
大家兴奋喜悦,为圣而公教会的至一性、普世性而深感骄傲与自豪。显圣容奥迹的中心对观三福音的记载大同小异,耶稣在伯多禄、雅各伯、若望三位宗徒面前,发显他天主性的光荣。
同治三年(1864年),浙江主教田嘉璧按照条约规定在会稽购房,交割成功后却遭到官府的刁难与阻挠,“会稽购产案”由此成为近代天主教发展中的一个“节点性事件”。
主教们通过预防和打击性侵的新指导方针:《瑞士主教团和修会总会长联合会关于教会内性侵问题的指南》,借此文件进一步预防性侵悲剧,加强向当局举报的义务。
教宗方济各从《信经》中对教会所宣认的至公性,提出其背后所隐藏的三重含义。教宗说:教会具有至公性,首先因为她是一个空间,是一个宣认完整的宗徒信仰的家,而在这个家里,基督带给我们的救赎恩典向众人开放。
如今要求在教会内及教会方面提供透明度和问责制,是因财务丑闻,尤其是性侵导致了公信力丧失。“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助长了教权主义”(75号),它的产生是错误地认为,圣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时无需向任何人交代。
由此可见,信仰能够对话,对话的范围包括:科学、各宗教间的对比、无信仰者及神学研究。第三章(37-49号):我把我所领受的传给你们(格前15:3)。
教宗本笃十六世6月12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亲自主持圣神降临节的隆重弥撒,他在弥撒讲道中说:圣神创造的教会超越种族﹑阶级和国籍的隔阂,向所有人开放,这就是教会的大公性。
教宗提出,在必须付出很大努力进行文化、宗教、灵性辩论的背景下需要寻出一条道路的时代,纽曼这个人为说英语的世界,也为普世教会是个光辉形象。
教宗阐明,曾经有人「假设宗教情操的纯洁美善并不取决于外在仪式,反倒把仪式看作无用的负担或者有害」;他批评的不是「特定的礼仪形式」或「某种庆祝方法,而是礼仪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