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类似,只有我们彼此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我们才是“自己人”,才能彼此了解,才能生命相通,荣辱与共。成熟的信仰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天主”,并和天主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应当承认作为人,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像天主那样完美无缺,但应当相信天主是鉴查人心的,“因为天主的看法与人不同:人看外貌,上主却看人心。”
孔子言“畏天命”(《论语·季氏》),但更强调“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将关注点转向现世的人伦实践;孟子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将“天”与人的内在道德性(
他与人同在,分享着我们生命的一切经验,为同情我们的弱点并带领我们走进恩宠的宝座前。
事实上,如果因为人类残酷相待,于是对和平与人全面真正发展的威胁,诸如战争、国际和区域性冲突、恐怖行径、侵犯人权,都接踵而至;则由于不关心、甚至妄用大地和天主慷慨赐予的自然财富,而造成的威胁,同样令人担忧
特别是,“教会的社会训导对这些新技术存有疑问,其根源在于对人类发展的重视,而这个发展离不开家里家外人与人的相会和相伴”。
在那时,犹太人殿里的幔子裂为两半,象征着天主与人之间的障碍被一次永远地清除了。中国古人也记载了这一重大的日蚀现象,与圣经上记录的时间是相同的: 癸亥晦,日有食之,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
同时,信仰给了我们也是为了与人分享的;一个我们接受后还要让其结出果实的塔冷通;一个不应隐藏起来的光,而应让这光照耀整个家园。是我们在生命中所获得的最重要礼物、我们不能将其据为己有。
祂的爱拯救了我们、激励着我们向外邦人去传教;祂的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足以在人类大家庭中不断促进所有人都共同渴望的人与人、各种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和谐、正义与共融的增长(参见《天主是爱》12)。
这样,那位「被召叫」的人会自动放下一切,顺服在这位神圣导师的教导下;於是天主与人之间的一场丰硕交谈就开始了,这是「天主的爱」及「人的自由」神秘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