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应徐光启邀请,中国耶稣会第一任会长利玛窦派遣意大利籍郭居静神父来上海开教,这一年,利玛窦著作《畸人十篇》刻印本发表,记录了“徐利论道”的天主教教义。
4天的丧礼后,一份以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庞迪我神父之名义,由李之藻修改润色的奏疏,呈报给明朝万历皇帝,皇帝有令“赐西洋国故臣利玛窦空闲地亩埋葬。”1611年4月22日,天主教会为利玛窦举行了追思弥撒。
教宗主持弥撒纪念访问兰佩杜萨岛7周年(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于7月8日上午11时在圣玛尔大之家主持弥撒圣祭,特别纪念7年前他前往兰佩杜萨(Lampedusa)岛探望难民的牧灵之旅。
除了因战争而中断的移民潮的恢复,还有难民的现实,他们因各种原因(种族、政治、宗教、社会......)逃离冲突或遭受迫害。1951年联合国《日内瓦公约》对难民的定义进行了编纂。
1953年,道明会厦门教区茅中砥主教来到菲律宾,在50位青年神父及一批耶稣会神父帮助之下,组成了一个有28座华人教堂和29所华侨学校的传教网,在广大华侨中展开了布道工作。
身为澳门天主教学校联会副理事长的苏修女又告诉“信德”,刘部长在演讲和座谈中,对澳门教会在过去这些年中为内地教会所做的服务和帮助给予了明确的认可,而且特别对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对中国社会做出的贡献非常肯定和赞赏
法国耶稣会士德日进的思想,其影响力已不复存在,但正卷土重来,而且是在一个不太可能的地方——中国。德日进与中国的关系,比他的众多读者所知道的更加深厚和具决定性。
大多前往烟台躲避,部分传教士选择留守;而传教士也在日记及著作中,详细提及了此次中日山东战事对当地民众的影响,地方官绅及民众还请求传教士保护,民教关系得以改善;传教士则基于人道主义与基督博爱精神,积极救助难民
流离失所的难民分别为十万人、五万人。至今,马拉维还有百余人失踪、数百人被隔离在救援人员无法深入的地区断水断电、没有食物。不仅如此,由于暴雨造成疫情泛滥,水源遭到污染导致霍乱等各种疾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