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恰恰是福音还原了真理,把人带回一种自由的观点。对於这位人人避而远之的妇人,耶稣钦佩她的信德,并把她的望德转化为救恩。在会晤她时,耶稣也为所有的人,为各地方、各世代的人开启了自由与得救的道路。
坎塔拉梅萨神父从这个观点出发,并引用公元第5世纪意大利拉韦纳(Ravenna)主教圣金言伯多禄(PietroCrisologo)的教导作出解释。
哥伦比亚籍司铎贡萨洛‧弗洛雷斯(GonzaloFlórez)的观点与帕罗林枢机不谋而合。弗洛雷斯神父称这份和平协议为「一个开端。真正的修和尚未达成,仍需很多努力。
这观点是以教会社会训导为基础的社会性、辅助性与团结互助的原则。最後,教宗祝愿与会者尽力找到实际、勇敢、慷慨和团结的解决方式,把人的无上价值置於中心。
因此,在天主慈悲的观点上二人很相似。慈悲并不消除公义,反而超越公义。若望保禄二世在《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谕中问道:只要行公义就足够了吗?教会以宣讲慈悲作出答覆,将之视为高於公义的爱的体现。
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那些遭受水灾、森林火灾、乾旱,甚至北极冰川融化影响较大的都是穷人,他们正是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我们看到气候变化在加拿大对原住民,尤其北部原住民造成何等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避免那企图操纵现实,操纵人的观点和人本身的毫无深意的喊口号。教宗继续说,中小型出版社更容易提供不随大流和抢热点的消息,因为它们紮根当地,与社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关注具体的事。
「这些恐惧合情合理,立基於人性观点可完全理解的疑虑。心怀疑虑和担忧不是个罪。
从爱天主、爱教会的观点出发,要慎思谨行。若因我们的行为造成恶果,使教会蒙羞,或使软弱的信仰者远离天主,那我们就有祸了。
教宗表示,他完全赞同这个观点,并且经常引用这句话。我们的教会可以为我们的世界创造新的可能性。事实上,教会本身就是一个革新、共享、爱和开放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