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送给别人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就是为别人而存在。一个人祈祷,就是为天主而存在,为那个为他而存在的天主存在。这条赠与时间的定律,其实也是人间来往的基础。
(依53:3)土豆好不容易脱离暗无天日的地下,就很快被送上餐桌,成为别人的食品。耶稣也是如此,他的生命只有短短33年,到最后还是被当作罪犯钉上十字架。
(谷10:45)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是在寻找基督。我们都需要去帮助别人,因为我们都在寻找基督、寻找信德。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信仰,作为天主的儿女,我们也都需要加深自己的信德。
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革辣撒的男子被邪魔(内心的欲望、仇恨、绝望)所纠缠,没有尊严地生活在坟墓(与社会和别人隔离)的孤独境界,与耶稣相遇之后,重新穿上衣服(人的尊严和自信)。
杨老师一生勤俭节约,自己穿着十几年前的破旧衣服,年龄再大也是做公交车,要把省下来的钱用来看望别人。
没有别人注意到她,宗徒们可能也羡慕和称赞那些富人所作的巨额奉献。他们是用世界的标准来判断,吾主却以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它。基督对他们说:“这个穷寡妇比众人投入的都多。”
她开始朗读这个故事,就在这时我意识到作为人,作为天主的肢体,我们都有着同一个需要那就是:治愈别人及被别人治愈。
“比别人更爱天主,而不比别人更受苦,这是不可能的事。”(苦难玛利亚说)亚松达越接近天主,越觉得爱的不够。亚松达在服从中已经献出了一切,可是,她还是渴望有更多的奉献。
因为她不仅留心听别人念经,并且一有闲暇,就翻阅经本,遇着不认识的字,就把它记下来,询问别人。她非常敬爱圣母,每天念七分玫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