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有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圣母赞主颂(Magnificat)和朱塞佩·威尔第的圣母七苦曲(StabatMater)及谢主颂(TeDeum),由罗马歌剧院的乐团及合唱团献演
因人而异并随时间环境而变化,幸福也是相对苦而存在的。没有辛苦的努力,就没有胜利的喜悦,曾经沧海才能领略生命的可贵。
有怨,她向耶稣诉;有苦,她为耶稣受。因为奉教,多少次她一个人起早抹黑,忍饥挨饿地到地里干活儿,却非但没有博得父亲的同情,反而还是多方为难她、责骂她。还是慕道者的她没有灰心,反而信得更真,靠得更紧啦!
有首诗这样写道:“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迷迷昏昏白了头。事事非非何时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走。”
早在1973年,圣保禄六世教宗授意在梵蒂冈博物馆创建当代艺术收藏馆,从那时起便收入了这三位法国艺术家以耶稣苦难为题的作品。
教宗苦民所苦,深知年轻人在这艰难时期的迷惘,并且感同身受。「你们或许感到不知所措,甚至以为前途无望,因而筹算移民他乡。请你们不要被这消极的思想所骗。」「请你们向前望,放眼未来!生命常有前景。」
随后,教友们跟随神父拜苦路,在每一处苦路像前驻足,默想耶稣在受难途中的每一个场景,为自己的罪过忏悔。怀着谦卑与感激之情,跪拜,表达对耶稣的崇敬与爱戴。
教宗指出,偏见被信德和爱所克胜,“婆母克服了对自己儿子的嫉妒,从而珍爱与卢德的新关系;以色列的妇女克服了对外乡人的不信任,在男性权力面前显得孤单的女孩的脆弱,在充满爱和尊重的关系中得以调和”。
在京生活和工作的中国教友及外籍人士,包括奥地利驻中国大使马丁•萨迪克(MartinSajdik)先生以及意大利驻中国大使理查德·赛萨(RiccardoSessa)先生,约一百余人前来参礼,而且萨迪克先生还在弥撒中恭读了第一篇读经
之后,登苦路山,拜耶稣十四处苦路。感谢主,这次朝圣有好多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