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圣周五清晨公开向帕多瓦「双楼」(DuePalazzi)监狱的相关人员致谢,他们为教宗当天晚上在圣伯多禄大殿广场主持的圣周五公拜苦路撰写默想内容。
他以正定教堂惨案多年来很少为世人所知为例,向与会者指出深入系统地研究宗教界的抗战贡献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弥补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宗教界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揭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
即使夜间仍有许多教友来教堂念玫瑰经、拜苦路,朝拜圣体,陪伴耶稣。4月7日圣周五,为纪念主耶稣受难圣死,追念耶稣苦难。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本报特辟专版,介绍中国天主教会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贡献的人物,让我们共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和平。
1946至1951年,若瑟•拉辛格19至24岁时,先后于德国弗赖辛神哲学院和慕尼黑大学修读神﹑哲学。刚满24岁不久,就在1951年6月29日,隆重的圣伯多禄与圣保禄节日上,于德国弗赖辛主教座堂
(信德网讯)2017年4月14日圣周五,是救主耶稣受难纪念日,为纪念耶稣的圣死,下午3点,唐山教区五家庄堂区芥子心圣经小剧团演员们在教堂院内真情演绎了耶稣受难史。 当演员
大家也重走了当年耶稣基督走过的苦难路程。有教友表示,在外教人的注视中拜苦路,感觉跟平时在教堂里公拜苦路很不一样,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耶稣当时受难被钉十字架时所受的苦。
瑞典斯德哥尔摩教区主教阿尔博雷柳斯枢机(梵蒂冈新闻网)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colma)教区主教阿尔博雷柳斯(AndersArborelius)枢机和乌普萨拉(Uppsala)基督新教路德宗约翰内森(
在祭坛旁的茶桌,盖着黄缎,缎上放着婴孩耶稣,紧靠黄段的墙壁上挂着耶稣苦像,祭坛中间安置圣体柜,我抬头望着,三者中间联系着一条奥秘的光路。
这几年经常来天津,路比较熟,所以也没有打开导航仪;我和王老师一边走一边聊天,谈这次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的感受,谈福传的经历,教会的现状,不知不觉中竟然走错了两次路,两次都是多走了五、六公里才发现的,只好调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