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加记载:耶稣充满了圣神,从约旦河退回去,就被圣神引入了旷野。(路4:1)默想:耶稣独自一人进入人迹罕至的旷野,其时,地冻天寒,阴风怒吼,何等孤独凄凉。
我们必须明确,天主圣子耶稣基督之所以选择隆冬夜半、荒郊旷野、山洞马槽,作为他进入世界的凄惨背景,其中所蕴涵的奥义乃是非常直观且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谁一看就懂,他正是为了针砭、纠正人类那根深蒂固的高傲、自私和贪得无厌的物质主义以及醉生梦死的享乐主义
杨鸣章主教于弥撒中指出,四十年是准备,也是成长时间,就如昔日梅瑟带领子民进入旷野四十年、基督在旷野祈祷四十天,故成员应为此感恩,更重要的是在四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迈进,靠着主基督的力量去帮助弱势人士。
梅瑟只在这山顶上眺望眼底下的福地,这是他率领天主的以色列子民脱离埃及的奴役,经过红海,进入西奈半岛,在旷野渡过四十年流徙岁月之后,终于抵达的目的地。
马尔谷圣史坐着的狮子令人联想到旷野,而他的福音正是以若翰洗者在旷野宣讲为开始。
帐棚节:(出23:16;利23:34-43;申16:13-15):这节期共一周,在这期间参加守节的人,要住在帐棚里,纪念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在旷野漂泊四十年的经历。
龚神父重点选择了四十天四十夜禁食、魔鬼的诱惑、门徒勇敢彻底的跟随等内容进行阐释,指出今天主也召叫众人走出旷野,即一个人的人生,在此过程中,天主与用玛纳——天上的神粮来滋养众人的灵性生命
虽然地处太行山脉深处,交通不是很方便,吃住条件也不十分理想,但大家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犹如当年门徒们上到高山与主亲密接触、与主倾心交谈,来到旷野寻找基督、觅求真理。
教宗解释说,洗者若翰说自己是旷野的呼声,这呼声宣报先他而存在的天主圣言。若翰是会消逝的声音,基督则是在起初已有的永恒圣言。如果去掉声音中的言语,还留下什么?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响声。
你在无际的旷野里跋涉,前面好似无际的沙漠,金黄色的浪涛在阳光下凝固,任性地渲染着荒漠与孤寂。你也知道渲染的颜色那么单调,单调的令人感到一种干涸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