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耶稣向尼苛德摩谈及“重生”时,尼苛德摩也是反问:“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难道他还能再入母腹而重生吗?”(若三4)。然而,每当我们以为事情无法改变时,天主总是以救恩的行动力量带给我们惊喜。
当年与耶稣同时代的尼苛德摩就是一例:他身为一个法利塞党人,又是犹太人的师傅、首领,他不敢公然去接近耶稣,只能在夜间跟耶稣促膝谈心,讨论天国的事(参若3:1-15)。
报道又提到,《华尔街日报》的提摩太.马丁(TimothyMartin)上个月写了关于彩色玻璃行业正受「严重冲击」。
谈到道明会在香港的历史,夏神父表示会省于一八六一年把总部从澳门迁往香港后,最初在港岛西摩道设立会院,后来在玫瑰岗现址建立圣大阿伯尔修院,以及九龙塘的圣若瑟会院,目前圣大阿伯尔修院正重新发挥培育初学生的功能
神父表示,他祈祷的时候,手执一小撮已故教宗若望保禄的头发,以及二十世纪意大利圣人吉安娜·摩拉(GiannaMolla)的圣髑。但他拒绝透露如何获得真福若望保禄的一级圣髑。
这位教宗曾委托科学家古列尔摩·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建造梵蒂冈电台。借着无线电工具,然后又借着电视,福音的讯息和教宗们的话终于能够快速而容易地传达给所有的人”。
1545年赴印度科钦(Cochin)、锡兰(Cey-lan)、马六甲(Malacca)、摩鹿加群岛(Moluc-cas)等地传教,并于一五四七年回到科钦。继续在印度传教。
在福音中,耶稣与尼苛德摩对话,论及由上重生。教宗问道:人可以重生吗?人可以重获乐趣、喜悦、生活的惊喜吗?即使面对许多悲剧也能如此吗?这是一个关於我们信仰的重要问题。
敖乃息摩本来是费肋孟的奴隶,他偷了主人的钱,逃到罗马,后来遇见保禄,信了主耶稣。保禄遣送他回主人的家,为他请求费肋孟的接纳:“不再当一个奴隶,而是高过奴隶,作可爱的弟兄”(费16)。
教宗表示,这段福音章节可说是一篇神学论述,记述了耶稣与尼苛德摩的对话,其中涵盖了一切,包括:初传、要理、神学省思和告诫等。他说:“我们每次阅读此章节,都让我们更为明了天主的启示,以及更接近救恩奥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