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受过洗礼的教友在实际度信仰生活、参加弥撒、办告解的次数上减少,以及对教会缺乏归属感,只是西方社会迷失方向的一些记号;但是,在这个社会中,对天主的渴望并非不存在。
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我应允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非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宁静和归属感,反而更经受着痛苦的煎熬。
他说:「他们需要分担教会福传的责任,并具有对教会的归属感。」会议期间,与会者分组讨论他们面对的挑战。他们建议为国内全部廿六个教区制定一套训练传道员的计划。
真正的先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先知,帮助从根本上医治、使天主子民重新获得归属感以便继续向前。而不是专门埋怨的人……。不是的,是一个希望的人。
每个基督徒都蒙召加深这基本的归属感,努力以言行合一的生活为此作出见证,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是爱德。」
弗里达修女说:“国民对自己的民族、宗教和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因此希望择得佳偶,以维护家族声望。”她估计,介绍所每月平均促成75对最终有结婚计划的情侣。拉尼尔说:“电影里,青年男女邂逅,相爱后结婚。
我们的归属感和使命不会从意志主义、严守法规、相对主义或整体主义中诞生,而是源自有信仰的人,他们每天都谦卑和不断地呼求:‘愿祢的国来临!
借由这篇祷词,我们不仅祈愿能「增进对唯一人类大家庭的归属感」,也盼望能激励「信德坚定,不懈服务,恒常祈祷」。
他说,该文件对那些放弃奉献生活的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可能存在的原因:圣召认知的缺乏;培育不足,特别是在情感与团体生活的层面;初期培育与持续培育之间的深度脱节;一种不会加强反而削弱归属感的团体生活;缺乏真实信德和深度灵修生活
教宗在这道通谕中,邀请教会团体为那些“隐蔽流亡者”发声,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归属感和参与感”(98号)。教宗表示,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援助他们,“也要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公民社会和教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