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友不能和平共处;喜欢处处表现自己,趾高气扬;喜欢领导、指使甚或控制他人;喜欢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喜欢背后议论、臧否他人……还会有极少数骨干喜好算计,让人上当受屈;习惯以圆滑的话语掩盖内心的阴暗
参与避静的神父告诉“信德”通讯员说:通过这些分享使我们参与避静的神父和修女们认清了那些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通过分享、圣体朝拜、谈心及行苦路善工使我们修道人的内心再一次与主接近,同时坚定了修道人度奉献生活的志向
好多时候,我们内心总认为我们是优越于人的,虽然我们口里常说:“一切都是天主白白赏赐的,我没有什么。”或者我们也会捶胸说:“我罪,我罪,我的重罪。”
我们的生命有时类似那个胎生瞎子,向光明、天主和祂的恩宠开放;可是有时却有点像法学士和法利塞人,不断陷入内心的盲目中,自鸣清高地判断他人,甚至判断天主。
最後,教宗勉励我们好好省思以下几个问题:今天,你的内心如何?平安吗?如果不平安,那麽在你谈论和平前,请先平复自己的内心。今天,你的家庭怎样?和睦吗?
耶稣在福音中多次指责这些人说:你们的内心是邪恶的,不义的,不自由的。你们是奴隶,因为你们不接受来自天主的义德,耶稣给予我们的义德。在福音的另一处,耶稣也教导我们不要让人看见我们祈祷,不要张扬。
这些人关心的是他们内心存有的,即他们的私心和安全感。一旦遇到令他们感到麻烦的事,例如被强盗打伤、又被半死半活地丢下的人,或遇到一个癞病人,他们就会依照自己内心的法律把目光移向别处。
和平的第二个概念是「内心的某种安宁」。教宗指出,「这第二个概念并不完整,因为生活中的不安会是个重要的成长时刻。往往是上主亲自在我们心中播下不安的种子,让我们前去与祂相遇,寻找祂。
导演很聪明,既利用了题材的敏感性,同时又绕开了可能带来的争议,它将关注的重心放到了修道士在大难来临时的内心抉择。那些年老修士的选择,让影片蒙上了一层神性与人性的光辉。
听着手机听筒里狂放的音乐,让我看到了你内心的不安,玩世不恭与无所谓。你用玩世不恭来掩饰你内心的空虚与寂寞。还记得我发的短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