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在平凡的环境中活出福音圣德的场所,那里有各代人的记忆和根基,使人走得远;家庭也是分辨的场所,人在家庭接受教育,认出天主为自己生命制定的计划并以信任之情欣然接纳;家庭是不求回报、无需拘谨、充满友爱及团结互助的场所
愿童贞玛利亚,不求回报的典范引领和保护你们。
「天主本身是最优秀的倾听榜样:我们每次祈祷,祂都倾听我们,不求回报,甚至先我们而行,主动满足我们所需的援助(参阅:《福音的喜乐》劝谕,24号)。
这展现出服务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奉献自己,不求自己的益处。服务是一份荣耀,「基督的光荣是服务到底,自谦自卑,直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天主的子民也是仆人。
主教鼓励教区神父要认真阐述大圣若瑟的优良德行,言传身教,鼓励教导全区教友热心敬礼大圣若瑟、学习大圣若瑟的德行、效法大圣若瑟,不求己益,只求承行主旨。
“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不夸张,不自大,不作无理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不图谋恶事,不以不义为乐,却与真理同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教宗指出,修生们“蒙召见证出基督的心存感恩和不求回报、雀跃与喜乐、祂圣心的温柔和慈悲,并要实践一种接纳与关怀、慷慨和无私服务的风格,让圣神在他们晋铎前就为他们的人性‘傅上油膏’”。
愿这位不知疲倦的慈悲善工者帮助我们日益懂得,爱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准则;爱不求回报、不受各种意识形态束缚;爱的对象是所有的人,不分语言、文化、种族或宗教。
这是个恩赐,是爱;而爱不求回报,不自私:爱是自我奉献。」耶稣要求我们慈悲,不判断人。教宗观察到,「许多时候,我们似乎觉得自己被任命为别人的判官:我们讲闲话,在人背后说三道四,判断所有人。」
当一个教会内存在和睦、合一、不求私利的氛围时,就会有无偿的态度。我行善,但不用善来做交易。教宗最后邀请信徒作良心省察,问自己:我的堂区、我的团体怎么样?我的机构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