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为受造物,我们是没有理由要求天主的,就像工具不能对它的匠人说你应该让我成为怎样怎样的样子。约伯的心可说最为正义。当他遭遇困难时说:“难道我们只能从天主那里领受恩惠,就不能接受灾难吗?”
这是「一条连贯的道路,是一个实践梵二大公会议中的教会牧灵革新及教会与当代世界对话的有效工具」。巴尔迪塞里枢机说:「值得注意的是,27届会议中有3届以家庭为题,这是一个关乎教会和当代世界庞大现实的选择。
教宗接着说,祈祷不是为使自己心安理得的好习惯,也不是向天主索取自身所需的工具。若真是这样,祈祷就成了带有自私意味的举动。好像在说:‘我祈祷是为了过得好,如同服用阿司匹林那样’。
换句话说,那使人着迷与陶醉、那使人屈服与倾心、那给人解开锁链的,不是工具的力量或法律的严酷,而是天主之爱的全能柔弱;这是祂温柔而无法抗拒的力量,这是祂慈悲而不反悔的许诺。
我们牧者们蒙拣选去激发悔改的渴望,做个促进相遇的工具,伸出手并赦罪,让人看见天主的慈悲,促使这慈悲得以运作。愿每一个来到告解亭的人都能找到一位父亲,一位在等待自己的父亲,一位给予宽恕的父亲。」
相反地,上主则教导我们如何活出慈悲,做慈悲的工具。教宗表示:活出慈悲就是感觉到自己很需要耶稣的慈悲,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宽恕、安慰时,我们就在学习以慈悲待人。教宗最後勉励信众不要失去做上主门徒的喜悦。
时时处处做个共融的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召叫」。「当我们以耶稣门徒的身份携手提供服务,克胜封闭与孤立的诱惑时,我们便能同时促进基督徒的合一与人类大家庭的合一」。
因此,若滥用这条诫命作为管教的工具时,反而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他们不是被吓住,丝毫不敢反抗父母,就是想要完全摆脱父母。
钱财本应成为我们行善和关怀他人的工具,但它却驱使我们和整个世界臣服於自私的逻辑,不让爱发挥作用,也阻碍和平。此外,这富翁除了贪婪外,也喜好外表的虚荣,以此遮掩内心的空虚。
……透过本土化,教会就其本身而言,变成一个更可理解的她之为她的标志,一个更有效的传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