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圣经中汲取吾主耶稣降生的灵性营养。一、耶稣是神的儿子。
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仍然心存担忧,担心我们会由此变得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注重外在,而变得缺乏内在,缺乏灵性的生命。
教宗解释说,安慰的经验是一个灵性的经验,始终需要他者性才能圆满。任何人不能自我安慰。如果谁试图自我安慰,他最终将陷入自恋、自我粉饰,自我表现的态度。
世界给予我们的挑战是耶稣唤起我们心灵深处新的灵性能量的声音。这些挑战中或许蕴藏着恩宠。在跟随主基督的旅程中,这些蕴藏在挑战中的恩宠会释放出来,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我们这一代人并不是没有能力深入信仰。
通过音乐会这种祈祷方式,使我们的灵性生命得到提升,得到净化。希望教会多举办类似这样的活动,带领我们进入祈祷,将我们的灵命划向深处。
然而,我们也应当把祂的肖像作为我们的典范,来改换我们自己的面容,并深刻理解那使我们与耶稣命运与共的灵性‘肖像和模样’。天主的口渴意在使祂的受造物生活在真福之中。祂如何做到呢?
教宗也勉励道,我们要承认合理的技术限度,关注那有时候难以表达的对灵性和宗教协助的渴望。对教会而言,耶稣以特殊方式临在病人身上。教宗说:不要忘记‘爱抚的药物’。这非常重要!
但正是由于这种谦逊她成就了一种充满宗教和灵性意义的举动。这一具有牺牲精神的动作没有逃脱耶稣专注的目光,相反地耶稣从中看到了祂想要教导其门徒的全然自我奉献。
当我们以怀旧之情惋惜过去的趋势,或者想要强制复兴时,我们就有可能把部分置于整体之上,把我置于天主子民之上,把抽象置于具体之上,把意识形态置于共融之上,说到底,把世俗置于灵性之上。
天主圣言是我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是养育我灵性生命的丰富食粮。常听从国外回来的人说,国外的教友家庭,在每日晚餐后,全家会聚在一起诵读圣经,那是一种多么虔诚、温馨、祥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