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的确,就因为我们有困难也有希望的日常生活也能从天主的母亲那里领受她精神旅程和她享受荣福的光照,她的行程和终向该当也必须以某种方式成为我们自己的行程和目标。
他也提出了检验自己圣召的方法说:要是这段要求有胆量和做事稳靠的旅程是你们选择的,只有心悦诚服地坚信天主召叫你们做祂的司祭,而且义无反顾地决定行使这项职责,服从教会的安排,你们才能走到底,成为司铎。
教育者履行自己的职责到底,不轻忽他细心而忠实的陪伴,但他的目标是教育学生聆听真理的声音,这声音在他个人的旅程中向他的内心说话。」
教宗因此指出,承认人不可剥夺的尊严是继续这一旅程该走的路线。他邀请国际社会本着尊重各民族和建设稳定及修和社会的原则,同有关主角进行对话。
教宗说:当然,我们身为天主子女的身份没有耶稣那样圆满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整个基督信仰生活的旅程中越来越相似祂,在追随基督与祂的共融中成长,好与天父建立更密切的爱的关系,让这种关系支持我们的生命。
这个事件就是:天主,真正的主宰,万有的创造者同人一样走过我们的旅程,进入人类的时空,为将祂自己的生命通传给我们。祂这样做没有以君王的光彩,以祂的威能征服世界,而是藉着一个婴孩的卑微。
教宗指出,持这种观念的人对与天主的关系一窍不通,因为正是在信仰的旅程上逐步前行,人才了解是耶稣在我们身上施展天主爱的自由行动,好将我们领向与天主共融和向他人开放的圆满生命。
对亚巴郎的服从教宗作了这样的解释说:亚巴郎在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的情况下上路,这是一段需要服从和全然信赖的旅程,只有信德才能做到。不过,亚巴郎眼前一无所知的黑暗在天主许诺的光照下渐渐变得明朗。
在我们的信仰旅程上也同样,知道并感觉到天主爱我们,而且也不怕爱天主是件重要的事。换句话说,信仰是由口和心宣认的,也由话语和爱宣认。 福音的真理与世俗观念背道而驰,天主的选择不是依照人的准则。
人的一生,正如真福若望保禄二世所言,是一次朝圣之旅,在这个旅途上,会发生一切,正如在《路加福音》所述的路上,门徒们也经历了自己的心路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