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三于1883年颁布通谕,规定每年的十月份为玫瑰圣月,命令普世众教友每日在明供圣体的情况下公诵玫瑰经十五端。
圣保禄宗徒也将这法律应用于基督徒团体,指出强壮者该担待不强壮者的软弱,基督徒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悦(罗十五1)。教宗说,我们必须效法基督,努力帮助那些软弱的人。
如:在玫瑰经十五端中去体会圣母玛利亚领报时的惊惶不安到喜悦服从,耶稣山园祈祷时的哀恸到复活后的光荣;走一趟耶稣童年史、耶稣传教史,这些心路历程都会让我震撼。
祂双手被捆绑,一只手上被插上一根芦苇,祂的王权受到了讥讽(参阅:谷十五16-20)。此时,耶稣也是那些任人摆布、失去自由和孤独者的典型。看,这个人!,比拉多以这句话将耶稣介绍给民众(若十九5)。
圣伯多禄说,上主‘以信德净化了人心’(参:宗十五9)。天主净化、简化,常以除去而不是添加的方式使我们成长。真正的信德是去净化所依恋的事物。
(十五22-十六8)。上主是“救恩史的创造者”,但祂赐予人自由意志,愿意人与祂合作,否则便是抗拒祂。
第五苦是圣母亲眼目睹她的亲子耶稣赤裸裸地被钉在十字架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参阅:路廿三33-49;若十九19-30);第六苦是耶稣的圣尸从十字架上卸下来,圣母抱著祂的遗体,宛如30多年前在白冷城抱著刚出生的耶稣婴孩一般(参阅:谷十五
本笃十五世1915年颁布宗座宪令,授予所有司铎特权,他们可在11月2日举行三台弥撒。我们勉励他们在这一天的三台弥撒尽可能都举行,因为弥撒越多,聚集的人群就会越少,这可能是帮助信友们的一种方式。
弥撒福音记述耶稣要为门徒们派遣圣神的一番话,耶稣称圣神为“护慰者”(若十五26)。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护慰者”有两层含义,即慰藉和护卫。
那个客纳罕妇人“为女儿呼求耶稣”,坚持不懈地要求“得到垂允”(参阅:谷十五21-28);对那个被四位朋友带来的瘫子,“耶稣先是宽恕了他的罪,然后才治好他身体上的疾病”(同上:二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