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普世性的远景在耶稣以人子的身份来到世界上的时候就显露出来。
天主与人之间的绝对鸿沟并非依靠理性可以超越,唯有注视那道成肉身的耶稣,凝望与渴望,爱慕与交付,转化与合一,如此,奥斯定才会说出“如果我们全然生活于天主,圣经都可以抛弃”的话来。
德兰修女回应说: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
德兰修女回应说:“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
信德网讯6月28日,山东济南教区洪家楼主教座堂隆重庆祝耶稣圣心节暨堂区主保瞻礼。上午9点,弥撒圣祭正式开始。
三、牧羊人在新约中对耶稣的描绘 到耶稣时代(新约)自然而然地有许多经文来描写耶稣是怎样的一位人物。特别富有象征意义的描述耶稣是善牧。而耶稣自己也曾讲过“我是善牧”。
耶稣升天节“看,我要把我父所恩许的,遣发到你们身上;至于你们,你们应当留在这城中,直到佩戴上自高天而来的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恭读圣马尔谷福音1:40-45那时候,有一个麻风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跪下求他说:“只要你愿意,就能使我洁净。”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就伸手抚摸他,对他说:“我愿意,你洁净吧!”
耶稣的降生,受难,复活堪称祂拯救人类的三部曲。关于耶稣的蒙难死亡,在我们每天信仰生活中,祈祷时经常地诵念:……我信其(耶稣死后)降地狱,第三日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