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慈悲善工及忏悔教宗方济各在《望德不叫人蒙羞》诏书中表示,“禧年当中,我们将蒙召为处于窘困的许多弟兄姊妹成为希望的可见标记”。遵循这个精神,圣赦院的《规则》表明,大赦也与“慈悲善工和忏悔有关联”。
“亲爱的修女们,这一切都是一个标记,也是一项邀请,在你们修会大会的分辨中不要害怕,却要在你们的创会人同样胆识的推动下,敢于冒险,为了天主放在你们行程上的弟兄姐妹的福祉,你们要勇于冒险!”
教宗提出的“共议同行”,就是邀请我们打破隔膜,彼此聆听,并且一起去聆听圣神,好能在祂内成为一个给世界带来希望的标记。最后,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富挑战性的意见:在禧年内开放堂区。
所以,我勉励你们继续下去,明白自己怀着信德标记,怀着尊重生命的标记,怀着对一个受损伤的身体﹑受苦灵魂的爱所做的,正是一项为全人类很大的服务。
那些创伤,一开始为多默的信德便是阻碍,因为那是耶稣明显失败的标记;但在会晤复活的基督之后,却成了凯旋胜利的爱的证明。基督为了爱我们所受的那些创伤帮助我们了解天主是谁,也使我们重复地说:我主,我的天主。
她那微不足道的小钱,成为一个有力的标记:这位寡妇不是从富裕的生活中奉献给天主,与其说是献出了她的「所有」,不如说是献出了她的「所是」,她奉献出全部的生命。
不论你住在家里,或在路上行走,或卧或立,常应讲论这些话;又该系在你的手上当作标记,悬在额上当作徽号,刻在你住宅的门框上和门扇上。”(申六4-9)各位父母,请想一想,十年文革天主的信仰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这些创伤是祂爱我们的永恒标记。谁若受重大的考验,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能在这些创伤中找到庇荫,透过它们获得希望永不落空的恩宠。对于那些因疫情而仍然受苦的人、病患,以及失去挚爱的人,复活的基督是他们的希望。
复活的第一次宣报不是一个需要解读的声明,而是一个需要思考的标记。在一个墓地里,在一个坟墓前,一切都应是有序和安宁的,妇女们却“发现坟墓里的石头被移开了,进去却没有发现主耶稣的身体”(2-3节)。
因为所宣读的、以讲道所解释的,以及所歌唱的圣咏,是取自圣经;经文、祷词和礼仪歌曲,也是由圣经获得灵感和启发;还有弥撒中的动作与标记(signa),也都是从圣经得到其含义的[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