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祂身上启示的内容和启示者是一回事。耶稣将天主的容颜显示给我们,让我们认识了天主的名字。
教宗说:「凡是参与基督使命的人﹐无可避免地要面对磨难、敌对和受苦﹐因为这是与这世界的掌权者正面交锋。」(2010年5月21日﹐接见宗座传教善会的讲话。) 教宗诲人不倦地肯定:真理与爱德是分不开的。
圣雅各伯书5章13节称: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吗?他应该祈祷;有心安神乐的吗?他应该歌颂。似乎圣歌早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教宗说:一个孩子为什麽得受苦呢?我不知道。这为我来说是一个奥迹。耶稣在革责玛尼庄园祈求说:‘父啊!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罢!但不要照我,而要照祢所愿意的’(玛廿六36)。
通过共同服事近人,尤其是受苦和受迫害的人,我们更加彼此接近。藉着对话和分享见证,我们彼此不再是外人,反而懂得合一的因素远超过分裂的因素。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就是如此把这慈悲的油敷在那个无人过问的不幸者的伤口上(参閲:路十34)。此外,慈善的听告解司铎也应是充满圣神的人,具有分辨能力的人。教宗感叹道:欠缺分辨能力对教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福音要求作出抉择,与穷人、受苦者站在一起,并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天主临在于家庭、教会、穷人、移民和受苦者中。然后枢机又邀请信众:为基督打开门,让祂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基督徒在祈祷和圣事中与耶稣个人相遇时找到这希望,也在与穷人、病患、受苦者和被遗弃者身上与耶稣具体相遇时找到这希望。在耶稣内我们发现天主的关怀,祂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
有许多人,长期对某人或某事耿耿于怀,而不能释放自己,久而久之,就相当于给自己背了一个巨大而又沉重的十字架,使自己的心灵长期受到折磨,受苦最大的还是自己。有多少家庭,因为缺少宽恕和谅解,而走向了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