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部分,即使圣人和德行高尚者也难免犯小罪,鼓励人不仅看到外在的罪恶,更要关注内心的罪恶。在该书第四章写有一篇忏悔经,文中纪念耶稣的功德,并恳求他的宽恕。
或者被关于罪恶内容的剧情所震撼?亦或是被罪恶所呈现出迷幻性的蛊惑挑起神秘兴趣?也或许是后物质主义中,我们不仅在纽约第五大道上遇见,而且同样也出现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果粉们呈现出的形而上的无聊现象?
当年我一口气读完后,便被它深邃的神学和灵修思想所触动,更为小说中涉及到的痛苦、死亡、罪恶、宽恕、治愈等人类经验,以及天主(或曰上帝)在此过程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一神学主题而沉思良久。
在第一篇读经中我们听到,索福尼亚先知在谴责了当时人的罪恶之后,向他们预言了喜讯: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间。在犹太人中间的上主将会因为他们而喜不自胜、重温爱情、欢跃喜乐(索3:14-18)。
复活节前夕弥撒是一非常宝贵的时刻,此时我们将被吸引到复活的耶稣面前,他永远战胜了罪恶和死亡,他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胜利。复活节的前夕弥撒在黑暗中开始,这是因为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罪恶和死亡的冷漠。
教宗还重申,必须促进相遇文化,克胜排斥和偏见的文化。耶稣的爱胜过残疾造成的阻碍。教宗方济各尤其愿意向聚集在保禄六世大厅的盲人和聋哑人见证这一点。
(路23:34)主耶稣虽然宽恕了钉他在十字架上的人们,但他在肉体上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和压力才能占胜自我而不与仇人记较啊。他这样伟大的思想和境界,不是普通人所能达到的。
如果你总是胜不过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那么就是你里面的污秽导致了你外面的失败,因为人之所以受试探,大多是被里面的邪情私欲引诱而来。
最初,只有9位修女,从事宗教教育,克胜普遍的文盲现象。不久后,玫瑰经修女会开始向外发展,今天,可称的上是阿拉伯国家拉丁礼宗主教区的右臂。修女们在学校、堂区和教区其它机构服务。
可以幽默地称之为蝙蝠基督徒,他们喜爱阴暗胜过上主临在的光明。基督徒获得喜乐的方法是祈祷,为所领受的信德恩典而感谢,然后是思索如何能把慰藉和平安带给有需要的人,这是基督信仰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