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要记住主耶稣的话,他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宗20:34-35)保禄宗徒从基督信仰的高度向我们诠释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愉快”的道理。
大圣若瑟,你是苦者之安慰,病者之希望,临终之主保,你是我们的依靠。求你保护我们,使我们一世平安,临终时得到你的护佑,而能荣升天国。大哉,圣哉,大圣若瑟,中华主保,教区主保,为我等祈。
即便如此,因为堂区病人多,送圣体往往集中在一二天,常常是匆匆来匆匆去。可怜的病人只能巴望着下一顿圣餐了。而世上有谁比他们更需要精神食粮和精神安慰呢?再想想这些年老的教友们当年所经历的,就更让人心酸了。
她12岁时失去了母亲,年纪很轻就已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上主,专心照顾病人和临终者。后来,她与3位女伴开始为堂区服务,探访和安慰最需要帮助的人、孤儿和重病者。
江锦鑫先生及所有为支援国内物资的爱心人士的支持和付出感动感谢,接收物资方进德公益基金会也对华人华侨、神长教友的无私大爱、奉献担当表示衷心感谢和敬佩,在收到这批物资后,进德公益将立即捐赠给急需的医疗机构,助其救助病人和抗击疫情
传染疾病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混乱后果,而在疫情的漩涡当中,医护人员「可靠又慷慨的临在是病人和家属的依靠」,尤其是在家属无法探望挚爱的情况下。
在监护病房里,住在她对面的一位修女病倒后也过世了。第三位修女也去见天主了。监护病房的整个区域都被隔离起来。 我们安葬了死者,但是不能为她们举行追思弥撒,事实上,任何弥撒都未能举行。
特别在那些已颁布立法的政府,她们使协助自杀和自愿安乐死等方式合法化,容许在最易受伤害的病人和体弱者身上进行,就会出现这种危险。如此的立法,越过了维护病人作自主决定的道德和法律界限。
恐怕未必,儿女有病,甚或是急病紧病重病,首先想到的不是信赖祈求耶稣,而是进医院、找名医、挂急诊等,总是在本性的层面上千方百计寻觅救治的途径,忘记了投靠仁慈而大能的救主耶稣。
在日常生活中,纵然我们想让儿女免除一切痛苦,可是他们还是免不了三病五灾,上至王侯子弟,下至布衣之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