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果忠於天主和人,就能克胜「无所作为和让自己方便的态度,创造空间,并为青年及其未来而努力」。「当诸事不顺,或者一帆风顺,以致我们受到安躺於现有成果上的诱惑时,改变就是有益的。
教宗表示,他鼓励缅甸当局致力於恢复和平,期望国家各个不同组成部分,没有一个被排除在外,都能本着互敬态度参与这项进程。
祂如果真的临在於我们内,我们就得宣讲祂,其管道是我们建设并投入家庭、社会、我们堂区活动和社会行动,以及培育并赏识青年的态度和方式。
枢机指出,「落实宗教自由的奋斗离成功还很遥远」;宗教自由的殉道者鼓励我们「以信徒的态度」应对这些挑战。
因此,信德传播的第一种态度首先是爱,其次是见证。教宗说:传递信德不是劝人改教,不是找人支持这个足球队、这个俱乐部或这个文化中心;这很好,但劝人改教和信德没有关系。
但就所发生的事件来说,我们既无意将目光转向别处,也绝不持有鄙视的言词和挑衅的态度。我们不能任由不安与恐惧左右我们的选择、限定我们的回应,以及滋长一种不信任和鄙视、愤怒和拒绝的气氛。
问: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也谴责了发达国家极端和选择性的消费主义,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态度呢?答:我们要改变心灵,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思考方式。
教宗祝望哥伦布骑士们将他们信仰化为行动和伸出援手的爱德计划向前推进,但应如同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所教导那样,秉持默默无闻和谦虚的态度,使他们的善举愈加适应今日社会正在呈现的新形式的贫穷和需要。
若是善加运用,观看电影能够帮助我们唤起自己的经验、感受,与天主对话,培养默观的眼光和态度。大家观看电影本次工作坊的目的:由影片连结自己的经验,带入祈祷,与主对话,成为生命成长的触媒。
在以青年为题的世界主教会议准备过程中,许多青年「表达出渴望有人陪伴」,但教会抱持的态度有时让成年人「比较容易发言、提供意见」;而成年人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言,而非聆听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