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报上读到一则关于瑞士一家孤儿院的启事,那儿有30位1-6岁的孤儿,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战争中死了,谁愿意每月寄10英镑,就可以认养一个孩子,成为他(她)名誉上的父母。我多么想认养一个孩子!
她是谁?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正值此生金子般的年岁,却孤守一盏青灯,将青春耗逝在晨钟暮鼓的祈祷中。假如是你,你后悔吗?她究竟图什么?是什么让她们如此执著?
“谁给你做饭?”“当你们的母亲送给我大盘菜、炖的豆、烤的其他菜时,我就不必做饭?”“为什么你要做一个单身汉?”“我想相似耶稣,他是一个单身汉。
我自己也有这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经验,拎着原本要送人的礼物,不知要转送谁才好,暗恨自己出国太久,没学到中国人的“人情”应对,我母亲说:“都念到了博士,连送个礼都不会,你不会放下礼物就跑呀!”
每当儿女们给她买了食品、水果等,自己舍不得吃都要分给村民们,谁家有困难她总是给予帮助。在她的善言善表引导下,村民们开始有一两人领洗,后来有二、三十人领洗,至2003年村里已有教友一百余人。
这是耶稣走过的路,谁若与祂同行,就进入永生。圣人们比我们先来到天乡,他们陪伴、鼓励我们在尘世的朝圣旅途上前行,以期得享真福。
放弃对个人自由的诉求,就能接纳真正的自由,晓得在我们面前的是谁并服事祂。最後,教宗谈到谦卑,这是天主成为婴孩最典型的特徵。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谁若不懂得宽恕,他就还不认识圆满的爱。我们人人都应奉圣母玛利亚为慈悲之母,满怀信心并毫无畏惧地沉浸在天主的爱内。
为谁忙,为教会还是为自己?这是值得我们司铎反省的。
他说,谁若得到天主的宽恕,就不能不同样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上主置於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堂区教友,他们都同我们一样,都需要天主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