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念的是欢喜奥迹,我跪着,念到欢喜三端,耶稣降生时,我脑中突然有了这样的意象:我忽然看见一个人的背影,焦急、满头大汗、东奔西跑地敲门,拜托别人收留他们。
光有一个好的意向是不起作用的,此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准备圣诞节,只是专心地去准备一些外在的东西,却忘了去准备我们的内心,并充满希望地迎接小耶稣的来临,不要当他敲我们的心门时,因外在的东西使得我们听不到他敲门的声音
那时难熬的是冬季,姥姥独自在家守着孩子们,夜里时而有抓丁的人来敲门砸窗,进屋后还要大声责问姥爷的去向。妈妈说,当时她和舅舅们吓得蜷缩在被窝里连气都不敢喘。
教宗说:这样的祈祷如同敲门,但要使劲敲!‘主啊,我的心灵饱受灾难,我的性命已临近阴间;我已被列在进入坟墓的人中,我已变成与无气力的人相同’。我们常常感到这样,觉得没有气力。
终于盼到了礼仪的结束,也顾不上与其他人打招呼,赶紧跑到神父的房间,顾不上敲门就“闯”了进去,神父连忙把一块东西扔进垃圾筒里——那是一块沾满了血和脓的纱布,而神父的左腿早已肿得连裤子都不能褪下来擦药了,只得用剪刀把裤子沿边剪开
那天,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图像:我看见自己伤心地坐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内,而耶稣就站在门外,我似乎可以听到敲门的声音。
教师就是善牧、一扇门,让学生敲门,大门会为学生而开,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独特的和有价值的。最后,陈博士提示与会者要了解及尊重天主教的价值观,将宗教及道德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工作坊的第三部份是讲座及活动。
耶稣在敲门,因此上主赐给你祂的圣言,要你接纳祂的圣言,视之为祂写给你的情书,让你感受到祂在你身旁。祂的圣言安慰并鼓励我们,同时也激发悔改,撼动我们,使我们摆脱自我中心、无所作为的态度。
首先是「令人讨厌的朋友」半夜不停地敲门,迫使人爬起来给他开门。这告诉我们,祈祷必须坚忍不拔:「凡怀着信德和坚毅敲响祂心门的人,必定不会失望。天主必然回应、总是如此。
说到这里,教宗放下手中的讲稿,谈起至今仍在意大利某些乡间实行的古老传统,即:圣诞节的晚餐留一个空位给那肯定会临在穷人身上、前来敲门的上主。教宗由此询问:“你的心灵是否始终为那些人留个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