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王冠》通谕,1953年)“天主圣母玛利亚”这是对圣母最高的称呼,最美的颂扬。我们天天念多少遍圣母经,念到这一句时,是否抒发过我们对天主降生救世、拣选童贞玛利亚为母亲这一伟大信仰的无限忠诚?
教宗的访问当然具有牧灵性质,但也具有象徵意义,它与几个月前公布的教宗通谕《愿祢受赞颂》如出一辙。说它具有象徵意义,因为这次访问正值非洲准备投身於保护地球和自身领土的转型期。
文告提到,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阐明海洋资源受到威胁,世界上有很多珊瑚礁已处於荒芜或萎缩的状态!‘是谁将多姿多采的海洋世界变成死寂无气和黯淡失色的海底坟场?
他说:梵蒂冈天文台於1891年成立,与良十三世教宗颁布《新事》通谕是同一年。当时的世界正盛行现代主义,科学界对教会存有一种敌意,认为教会落後;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梵蒂冈天文台正是为证明教会并不反对科学。
教宗引述《一百周年》(Centesimusannus)通谕说,1991年,面对压迫政治体系的垮台和市场的逐步融合,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圣若望保禄二世觉察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四处扩张的危险,这种意识形态忽视边缘化现象
主教们指出,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拒绝一切狭隘和具有挑衅意味的气候变化观点,因此不排除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我们要承认数十年出现的全球暖化现象的主要成因,与人类活动产生的高浓度温室气体有关。
为了避免「人文-文学-神学和科学之间发生悲惨的分裂」,以及为了「鼓励教会、信友团体与科学团体也进行更深入的对话」,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表明我们「迫切需要人文主义」(141号)。
教宗方济各将译成当地语言的《愿祢受赞颂》通谕赠送给与会者,并为这亚马逊人民的美妙化工和这片土地上蕴含的一切生物多样性而赞美上主!教宗也痛苦地观察到,今天亚马逊原住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愿祢受赞颂》通谕160号)教宗进而强调:照料受造界应是一份共享的恩典,而不是一种私人占有。这总是意味着应尊重每个人和每个民族的权利。
正如《愿祢受赞颂》通谕所言,整体生态也需要促进一种个人、社会与生态上的和谐,我们因此需要一种个人、社会和生态上的皈依。亚马逊地区的信仰意识需要得到牧人的陪伴与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