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爱德的平安和迫害多少是教会生活的模式。在历史中总是这样,因为这是耶稣的生活模式。由于迫害,许多基督信徒逃散到犹太和撒玛黎雅乡间。
教宗方济各5月1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强调,天主子民始终在旅途中加深了解信仰和道德。人们曾经接受例如奴隶制度等可怕的事,进步后才明白这是大罪。
“在上主临在的四天里,聆听耶稣在印度教会的历史”。 格拉齐亚斯枢机继续强调,“教会不是政治党派、无意追求权力和特权、更无意为了扩大影响力而增加教友的人数”。
藉著信德之光,一度瞎眼的人发现他的新身份,成了『新造的人』,能在新的光芒中看见自己的生命和周遭的世界,因为他进入了与基督的共融,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他不再是个遭团体排斥的乞丐,不再受到失明和偏见的奴役。
共同的心声、坎坷的信仰历程催人奋进;感恩的赞颂、忏悔的泪水使人惊叹造物主博大的爱情。次日,王健信神父主持了感恩圣祭。
然而,对于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讲,念经已经不能适合他们表达和生活信仰的方式。那么,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念经现象,到底从何而来?是否与基督信仰的灵修传统相吻合?在今天还有没有值得继续或改进的意义?
此联主要赞扬保禄为教会福传历尽艰辛,死而后已的精神。他在大马士革归化后,接受洗礼,充满圣神,不怕艰险,宁愿牺牲自己。
不可将一个结构的教会与一个爱德的教会相对立,因为在教会内基本结构也有其神恩,神恩也该形成制度,好能贯通一致,继续发扬。如此,圣统与神恩才能一同争先恐後地努力使基督的救赎奥迹和工程临在於世界上。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2月17日主持了今年最后一次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他祝愿每个基督徒家庭在每日的正常生活中迎接基督,使祂的临在日益增长,藉此使世界更美好。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勉励说:所有基督徒都有义务勇敢传播信仰,不要做不冷不热的基督徒。教宗方济各以勇敢宣讲福音的主题展开弥撒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