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两大重点分别是:第一,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粮食数量,并加以重新分配;第二,响应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的号召,克服他所谴责的丢弃文化,在全球层面作出具体改变。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讯息,是一个喜讯,可以响应孤寂的后现代人对关怀和共融的渴求。我注意到的第二个层面是深切召唤人度默观生活,也就是崇拜的生活。
教宗说,这里能让人感到耶稣的临在,因为祂总是临在於有穷人、病患、囚犯和受苦的人的地方。教宗从爱德之家发出呼吁,要求乌干达和非洲其它地区的堂区和修会团体不要忘记穷人。
他说:天主与我们如此亲近,在这里,祂好似一位母亲,一位与她的孩子对话的母亲。母亲在给孩子唱摇篮曲时,自己也成了小孩,像小孩那样用稚嫩的语气说话。上主说:‘雅各伯小虫啊,不要害怕!
主教们强调了关怀与环境之间的关连,并指出,必需发出“正义的回响”。因此,他们吁请人们减少消耗可燃烧的煤炭,并致力于保护环境的工作。
教会一再关注受苦的人,唤起人们关怀患不治之症者,他们当中许多更是末期病患的临终者。世界各地都有这样的人,尤其在那些因贫困而引致极大悲痛和忧伤的地方。
(梵蒂冈电台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有一群穆斯林男女于7月20日的主日弥撒后,齐聚在天主教加色丁礼的圣乔治堂门口,谴责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攻击摩苏尔基督徒团体的行为,并向这受威胁的团体带来关怀与同在。
自杀式的爆炸,使许多人丧生和受重伤。不少国家领袖们合作抵制恐怖与暴力。但是,可惜可叹,他们的行动无意中支持了死亡的文化。请想,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战争中,多少人丧失了生命,包括许多无辜的人!
唯独培养友爱、具体团结的教育才能克胜『丢弃文化』;这不仅关乎粮食和财物,而是首先攸关被技术-经济体系排斥的人。」
教宗抵达那里时讲的一句话让当地人非常高兴:冈道尔夫堡小镇被美好的受造物围绕着。就如往常一样,教宗来到冈道尔夫堡时,会问候等在夏宫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