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形式的这类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有悖于我们信仰本身的原则。我们的信仰教导我们要彼此相爱、寻求和平。暴力招致暴力,我们必须致力于理解和怜悯,而非诉诸于邪恶。”
正值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正在达沃斯举行,教宗方济各发表信函,呼吁要秉持伦理原则并且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绝不可为了效率而侵犯人性尊严。「人性尊严绝对不应该因效率的缘故而遭受侵害。」
每个奖学金得主将各自投入一个研究计划,依照天主教社会训导(CST)的原则来处理全球重大议题,例如移民、脱贫或整体生态。本计划也提供修课的机会来加深参与者对天主教社会训导和基督信仰社会思想史的认识。
要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动摇,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自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通常被认为是符合道德的,因为它可以增加人的自主性和能力,尊重个人意愿和隐私并可以避免偏见。与此相反,与会专家则一致采用更复杂的人性视角。
在这种长期的道德困境中,政府从隐形缺位变为主动补位,凸显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应该说,这属于现代政府职责意识的与时俱进,值得嘉许。
在马树的经历,使公益道德问题在我头脑中变得异常清晰而现实。一方面是公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则是职业的道德和操守。在灾区同胞遭受巨大创伤的时候,公益活动也许更是一种职业的良知和美德。
我想起康德曾说过一句话: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的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悬在上空的星斗和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这句话说明了上苍和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有教育工作者认为此科既配合宗教教育,亦帮助青年响应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课题。荃葵青区和深水步区八间天主教学校合办新高中的“伦理与宗教科”(简称伦宗科),于九月五日假荔景天主教中学举行开学礼。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心存同情、悲悯不仅是人性善的基础,更是我们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