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如何解释耶稣常常与罪妇交谈,与撒玛黎雅外邦人妇女交谈呢?祂不但喝了不洁妇人瓢中的水,最後还对罪妇说: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这如何解释呢?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软弱无恒的罪人来说,要始终保持无罪状态却是难而又难很不容易,因此主耶稣就为我们立了告解(修和)圣事,让我们在失足跌倒之后能够借着祂受难死亡的救赎功勋恢复因罪而失落的恩宠,使我们这些像幼稚孩童那样在反复摔跤之后仍然能够重新爬起来
教宗说:“沉溺在自私和罪的恶习中,是无法有对新世界的渴望。耶稣也抛开了家和惯常的事务来到约旦河,来到正在聆听洗者若翰讲话的群众间,并和众人一样排队等候接受洗礼。”
有人会问:‘这难道是罪吗?’‘不,这不是罪,这是腐败,比罪更糟糕!’
梅瑟恳求天主不要发怒消灭以色列子民(参阅:出卅二7-14),这个事迹令人明白,「唯有在祈祷中,在与上主面对面相遇时,才能真正认出」罪,理解「罪的严重性」。
2,知道你是罪人巴伦的另一个担忧是现在的教会缺乏对罪和审判的讨论。他说,“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脆弱并不是心理疾病的信号。恰恰相反,这说明一个人终于把自己的生活指向了光明。
教宗方济各在1月24日上午主持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恶习与德行”的主题,这一次是关于“吝惜”的罪。教宗指出,这是一种“依恋金钱的形式,阻碍人慷慨大方”。
张神父深入浅出的给教友讲解了七罪宗,使教友们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赵修女带领教友做肢体祈祷,让教友们感受体会到天主的爱。
从这方面看,我们发现复活的耶稣今天向天父所作的肯定,我仍然而且永远与你同在,也反映在我们身上,天主的子女,基督的同继承者,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参见罗8,17)。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进入世俗的生活,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是在什么样的人性或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接受信仰首先是要从生活中的自我更加无私、纯净和自我完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