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首位演讲者,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朝教授在他的论文《宗教伦理学的定位问题》中,阐述了道德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指出伦理与宗教结合的可能性。
带领默想的神父解释道,事实上,基督徒的礼仪是穷人的礼仪,这礼仪表达了一种奉献的伦理,关怀与爱德的伦理。在这礼仪中,大写的穷人(Povero)就是耶稣。
法国主教团在记者会上发表的声明中指出,这项提案引起最大争论的一点是将医疗辅助生育扩展到女性同伴和单身妇女的可能性,而医疗辅助生育本身就存在一些伦理问题。
从“母亲节”的人伦情感价值核心——孝敬来看,我们又完全有理由说,为母亲而过节,感念、反哺至亲至纯的母爱,恰恰是非常契合我们最深厚的传统道德伦理的应孝敬父母,所谓“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然而,“唯有透过伦理、文化和灵性的诠释”才能“领悟到宇宙的深奥意义”。教宗强调,整个大自然都是“天主的礼物”。这必定促使人“省思我们对共同家园的责任”。
我们蒙召,重新找到新的主要干道,活出婚姻的高尚与美好以及组成家庭的喜乐,并把这美好与喜乐推荐给他人。教宗指出:基督徒家庭的使命,今日一如昨日,是藉由婚姻圣事的力量向世界宣扬天主的爱。
发生此事是因为在文告中再次简短地提及一男一女组成婚姻的观点。文告还指出上述观点可以被人类理性识别,而其它基于人与社会正确看法之上的基本原则也是如此。
我们看到婚姻式微,婚姻锁链日渐脆弱,分居、离婚,以及有关『性别』议题的所有讨论,同性伴侣想被视为『真正』的配偶。此外,家庭生活的脆弱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压迫。
上届会长、本届当然干事黄建霖称,教总去年度配合教区教友年专责小组的方向,为教区筹办多项讲座及活动,他鼓励信徒与教总一起为教友年、福传以及培育作贡献。
性革命浪潮影响社会伦理神学式微陷相对主义荣休教宗的文章分成三大部分,内容于四月经由传媒报导。在第一部分,他谈到一九六○年代掀起性革命浪潮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