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目标是培育来自传教区的大修生;1946年成立的圣伯多禄公学和1965年成立的圣保禄公学,都是为接待来自传教区的司铎;传信大学内的圣若瑟公学则接待来自传教区的修院院长、神师和修院司铎教师,为他们提供半年的培育进修课程
受益者有机会参加培训课程,例如识字、计算机、烹饪、裁剪和缝纫。有些受益家庭每月还可以领到食品包。修女强调说,这只是暂时的帮助,避免陷入福利主义。
对遗体进行研究的学生在涉及管理捐赠遗体的课程前后会诵念一段祈祷文。韩国天主教大学医学系徐艺娜(SeoYe-Na)说:“我会在解剖学练习前后做祈祷。”
开幕式后,开始讲习班课程。首先由牧灵心理学硕士、北京教区神哲学院教授刘振田神父从心理学角度,对教区司铎灵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指导。
此次培训班共安排了三天的课程,内容有“教友的身份与使命”、“婚姻家庭”、“信仰与人生”、“关注社会奉献爱心”等,特邀沧州教区周福义神父、河北神哲学院牛焕岐神父、进德公益韩清平神父授课。
登神父说:「目前,家庭委员会为家庭提供短期课程,并在避静中教导父母应有的权利和责任。」他建议,家庭委员会需要受过良好训练的家庭与教友牧职人员。
他表示,该所天主教学院于九月开设基督宗教研究学士课程,开放予大陆学生申请,但本学年未有内地教会人士入读。 此行是黎主教自零三年就任澳门教区首牧后第三次正式访问大陆。
今日在这里研读的人正是步武前人的后尘芳踪,他们把人生中重要的年华花在这里研读人文和神学课程。
初至台湾,丁神父在辅仁大学教授哲学课程,爱热闹爱创新的他,总用一把吉他一首歌开始一堂课,让歌曲、故事和哲学课程结合起来,学生们爱极了这样的课堂。
每天的课后班项目,这相当于一个教育和娱乐中心,我们帮助孩子做功课,跟他们一起做游戏和其他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英语和音乐课程。我们还办了一所非正式的幼儿园,照顾27名两到五岁的孩子。